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脑溢血日趋年轻化,很多年轻人也不能幸免。患者往往在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表现为失语、偏瘫,重者意识不清,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头痛、呕吐症状。
脑溢血虽发病急骤,但发病前约70%的病人有早期信号,如:一过性蒙黑、短暂性视力障碍、哈欠连天、突然眩晕或头痛、舌痛、吞咽麻痹、嗜睡等。出现这些症状,应引起警觉,医院做全身性检查。如能及时发现,积极防治,可减少发病、减轻危害。
脑溢血易引发的四大并发症1、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脑出血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脑出血后3~5天内,昏迷患者常合并肺部感染。
2、上消化道出血。是脑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即应激性溃疡。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混合型和内囊内侧型出血居多,分别占49%和36%。
3、褥疮。主要是躯体长期不变动体位,而致局部皮肤及组织受到压迫时间过长而发生缺血、坏死的一系列表现。脑血管病患者,由于高龄患者较多,肢体瘫痪,长期卧床,活动不便,容易对于骨隆起等部位压迫,使局部组织缺血及缺氧。
4、脑血管病后抑郁症和焦虑反应。脑血管病后抑郁是脑血管病较为常见的情感障碍,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脑血管病后抑郁与抑郁症相比,其抑郁情绪晨轻夜重者较多,晨重夜轻者较少,易激惹症状及焦虑、躯体化症状较重。
远离脑溢血,积极预防最重要1、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不要过度饮酒、吸烟。避免情绪波动,过度的喜怒哀乐易诱发脑出血。
2、定时排便预防便秘。多饮水。要避免大便干燥和大便时过度用力。大便燥结,排便用力,极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发脑溢血。预防便秘,可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芹菜、韭菜及水果等,也可做适当的运动及早晨起床前进行腹部自我按摩。
3、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平时饮食应清淡,要注意低脂、低盐、低糖。少吃或不吃辛辣、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及动物内脏,多吃蔬菜水果,以植物油为主。大蒜、洋葱等都有降血脂、缓解粥样动脉硬化的作用,应多吃。
4、注意防寒保暖。气温忽冷忽热骤然变化是脑出血疾病高发的重要诱因。寒冷刺激会使血管猛然收缩、血压升高,易使原本脆弱的脑血管破裂而引起脑出血。冷天一定要注意保暖,要及时增加衣、被和添置保暖设施,睡前也宜用热水泡泡脚,出门带帽子,注意头部保暖。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以20~25℃为佳,温度过低或温差过大易引起皮肤肌肉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5、适度体育锻炼。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一些适宜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广播体操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6、积极治疗原发病。要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一些有这类疾病的人,特别是合并动脉硬化者,要多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注意控制高血压。服用降压药物要按时定量,不随意增减药量,以防血压骤升骤降加重病情。
医院内科专家陶万燐主任提醒: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如果此时大脑血管出现险情,大脑供血供氧不足,会有困倦、乏力症状。此外,还会有手指麻木、原因不明跌倒、精神状态发生变化等前兆。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应高度重视,医院就诊,并详细告诉医生已出现的预兆表现,以便明确诊断,及时治疗,这样才能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病痛的折磨。
咨询方式
拨打-,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