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奇无痛中医穴位放血排瘀疗法治疗脑血管

  一、临床表现   根据脑血管受损的分类、级别不同,以及脑组织受损的区域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很大的区别。临床分类有脑缺血发作,是指脑血管痉挛或短暂脑梗死发生;有局限性脑梗死,是指因脑动(静)脉血栓形成、栓子、炎症、损伤等导致局部脑组织急性缺血而发生的坏死;有原发性脑出血及蛛网膜下隙出血等。所以临床上既有轻微头痛、头晕,或几分钟的肢体无力、麻木,感觉异常、构音障碍、失明等症状,也可有急性起病,发展迅速,很快出现昏迷,以及偏瘫、失语、痴呆,甚至死亡等症状。按病理性质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但有时脑缺血(如脑梗死)后可继发脑出血,脑出血后又可引发缺血性改变,脑缺血和脑出血又可能先后或同时发生在脑的不同部位。

  临床上大脑深静脉血栓形成也应引起重视,当脑内几个较大静脉阻塞或损伤后,可能有严重后果,如间脑水肿、智能障碍、长期昏迷、高热、心动和呼吸过速、瞳孔缩小、四肢强直、腱反射亢进等。在室间孔处如丘纹等静脉阻塞可能引起意识迟钝、偏瘫、缄默以及基底节瘀血性坏死。   二、临床资料   我们从~年所记录的部分较完整的病案中,选出例患脑血管疾病的医案,总结如下:此组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42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79岁,年龄段2岁1例,10~20岁2例,21~30岁2例,31~40岁3例,41~50岁14例,51~60岁44例,61~70岁26例,71岁以上15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12年。本组病例中局限性脑梗死84例,其中包括脑血栓形成73例,脑栓塞4例,腔隙梗塞5例,脑动脉炎2例。原发性脑出血22例,蛛网膜下隙出血1例。

  三、疗效观察   (1)评定标准   ①痊愈:经治疗后肢体肌力恢复至v级,肢端精细功能正常,语言、思维清晰,生活、工作、劳动能力如常。   ②基本治愈:经治疗后肢体肌力虽恢复至v级,生活能自理,但肢端仍遗留有麻木感,一些精细动作不能。   ③好转:经治疗后,瘫痪肢体肌力有进步,能独自行走,语言转清楚,生活部分能自理。   ④无效:经治疗后肢体肌力虽有改善,但功能活动仍受限,神情痴呆,构音困难,生活不能自理。   (2)治疗结果   治疗结果痊愈78例,占73.6%,基本治愈27例,占25.2%,好转30例,占28.1%,总有效率87.9%。无效13例,无效率12.1%。   

  在脑血管病治疗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后要尽早使用李永奇无痛中医穴位放血疗法治疗,这样能使病情恢复较快,使部分患者不留后遗症或后遗症减轻。本组例患者中痊愈和基本治愈者,病程大都是在数天至6个月,只有个例病程在2~4年后治愈。脑血栓患者易恢复,此类病例痊愈和基本治愈占此类病例86.9%。脑梗死单一小面积(也有大面积)患者易恢复,多发性梗塞、腔隙梗塞并伴有脑组织萎缩患者难治愈。素有糖尿病和心脏病患者难治愈,此类病例痊愈和基本治愈占此类病例56.3%。脑栓塞患者要视栓子的性质,有小部分能恢复,但是病情多险急,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有反复和多次栓塞发生,难以治愈。脑出血患者早期接受刺血治疗后多能达到基本治愈和好转,出血量多、病程稍长则难以治愈,且多遗留有轻重不等的后遗症。年龄段高,出血面积较大和多发性梗塞,以及反复发作者较难恢复,病程超过3年者也难有所进步。

  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变时,要考虑到许多患者已达高龄,脑和其他器官都有不同程度动脉硬化和老年性病理改变,尚并存有其他疾病。血压、心脏、血糖正常者,患病后各种功能恢复的较好,反之则难恢复,在治疗血管病的同时,要积极治疗这些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往往不引起重视。脑血管病以越早刺血治疗效果越好,因为某一中枢受损后所丧失的功能,经过适当的治疗和功能锻炼,可由周边部位在相当程度上予以代偿。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apq.com/yfzl/13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