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中医院入冬最强寒潮今日来袭,每一

前几天,太阳公公还时不时的露出脸

湖南的气温还有点小回升!

甚至一度达到20℃+

就在我们以为入冬失败的时候

反转来了……

噢,不,寒潮来了

这一波,

堪称物理攻击+魔法攻击的全面大招~

昨天还有20℃,

狂降18℃的节奏,

这个跳水有点快!

今年冬天,最冷空气来袭!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20日至24日,中国将迎来入冬以来最强冷空气,预计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将出现明显降温和大风天气。

湖南气温大滑坡,最低2℃!

受强冷空气影响

局部地区可降至2℃

是的

2℃!!!

株洲

昨天最高温还是20℃

到了周三

最高温就只有4℃

记住这一点,关键时刻能救命!

提醒:气温下降,血管随温收缩易堵!心脏病患者,血管一堵,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应该随身携带!

如果突发胸闷、心绞痛,身边又没有这些药物的话,请注意这些穴位。↓↓↓

人体自带救心丸

人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

找到这个位置了吗?这里就是我们人体自带的救心丸,记住位置还不够!我们必须记住下面这个用法:

紧急救命

急救——用力按,双手交替对搓。

护心——每天十五分钟,大拇指按揉,按到不酸胀为止。

大鱼际是心脏的反射区,日常按压10~20分钟,就像直接给心脏做按摩!有缓解心脏压力的护心效果;紧急时刻,如果进行强烈的刺激,犹如直接给心脏做按压抢救,有速效救心丸一般的救治效果。

建议,此法应该作为中老年人日常护心保健方法之一,每一位中老年人都必须学会,每天揉、紧急时刻还能救命!

给你的器官"御寒",你准备好了吗?

寒潮来袭,气温降低,你的身体真的准备好了吗?下面的健康指导帮你给器官做好“御寒”。

1.血管遇冷收缩易变脆

血管就像一个橡皮水管,每到天冷时,橡胶就会变脆,如果水压增大,就容易裂开,血管也是如此。寒冷刺激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异常兴奋,造成心脏收缩力增强,周围血管收缩,导致收缩压及舒张压上升。

“气候变化时,血压波动性增大,导致脑出血、脑梗死等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血管弹性本身就比年轻人差,所以出现脑出血等意外的几率更高。”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冬季比夏季更难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入冬时做个血压监测,根据情况调整用药量。

晚上早点睡。熬夜时,心脑血管的生物钟也会被打乱,导致体内过多地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让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黏稠度增加。

吃点血管“清道夫”。山楂、燕麦、黑木耳、金橘、茄子、红薯、大蒜、洋葱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并保持血管壁的弹性。

 2.心脏最怕温差大

心脏就像人体的发电机,到了冬天,为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它更得加倍努力工作。这也使得冬天成为心脏的“多事之秋”。

在寒冬季节,室内外温差大,加之气候干燥,人的生理机能反映比较迟缓,时常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这样就加大了心脏的负荷;更严重的时候,冠脉痉挛还会引发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管堵塞,造成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

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护好头部、手部、脚部。

外出时要戴手套、帽子、围巾,穿大衣,睡前用热水泡泡脚。

洗澡时先放热水,等水温合适后再脱衣服。

 3.肺早晨雾气最伤肺

冬季寒冷、干燥的空气,都要经过“肺”这个气体交换站进入体内。此时不加以保护,不仅会诱发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还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导致来年复发。

呼吸科提醒,要格外要注意养肺,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发生。

积极补充水分有助于养肺。大量饮水,也可以从呼吸道“摄取”水分。比如,将热水倒入杯中,用鼻子从杯口缓缓深吸水蒸气,每次可做10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

冬早晨雾气寒冷浓重,过量吸入会对肺造成很大的损伤。有晨练习惯的老人最好等9点之后,阳光明媚雾气散去再锻炼。

  4.胃冬季代谢会变慢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这时正是脾胃病的高发期。天气变冷,胃本身也会有些倦怠,如果食用过冷、过生、过硬的食物,会给胃带来额外的负担。

冬季要多吃温软、易于消化的食物,并尽量做到少食多餐、睡前3小时内不吃东西,让胃可以劳逸结合。

 5.鼻子防止病菌从鼻入

鼻子是人体整个呼吸系统的“窗户”和“换气孔”。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表示,冬天鼻黏膜直接接触冷空气,其黏液分泌减少,毛细血管变脆,鼻子的“屏风”作用也容易变差,从而导致有病菌的空气直接进入肺内,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几率。此外,冬天也是慢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让许多老病号苦不堪言。

每天坚持按摩鼻翼。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晨起、晚睡前各一次,增加鼻部血液循环,提高耐寒能力。

睡前用温淡盐水清洗鼻腔,防止鼻黏膜干燥,滋润、清洁双重功效。

在空气质量较差的雾天,或从温度较高的室内外出时,戴上口罩。

 6.耳朵抗冻能力最差

耳朵、鼻子、手、脚都处于神经末梢,血流量少,到了冬天格外怕冷。鼻子可以呼吸换气,脚有鞋袜保护,手可以带上手套或插进口袋保暖,唯有耳朵经常暴露在外。

但是,耳朵除了耳垂部分有脂肪组织能保温外,其余部分只有较薄的皮肤包着软骨,所以耳朵是五官中最“怕冷”的器官。

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冬天如果耳朵暴露在外,甚至会有“冻得头疼”的感觉。因此,给耳朵做好防冻工作也格外重要。

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外出时带上耳罩,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让其快速回暖。

耳朵受冻后,不宜热水热物敷贴,这样会导致症状加重。

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过一个温暖、健康的冬天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apq.com/yfzl/135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