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季节中风多
中风又称脑卒中,这是一种以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损伤症状和体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据统计,全球每年约万人死于脑血管病。我国是脑中风的高发国之一,也是世界上脑血管病患者最多的国家。我国是中风高发的国家。据卫生部统计,全国每年有万-万名新发脑血管病患者,其中11%是中青年人,而且还有继续年轻化的趋势。8年公布《全国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而幸存的脑血管病患者约3/4遗留偏瘫、智力障碍等后遗症。
随着寒冬的到来,中风病进入了发病的高危时期。据权威医疗部门的调查统计显示,秋冬季节脑中风发病人群占全年发病人群的比例接近70%,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
那么为什么中风在寒冷季节尤其是冬季多发呢?
冬季是一个外界低气温的环境,而这种低气温就是中风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因为外界的寒冷会使人的血流速度减慢,而血管处于一个相对收缩状态,有中风前兆的人大都是血管的弹性破坏而导致血管弹性下降,因此,对于外界冷空气的刺激引起的血管收缩,是很难应付的,尤其是冬季昼夜温差、室内外温差、寒流袭击前后的温差都很大。导致血管的舒缩功能和血液的流变学性能发生急剧的改变,如果,对于年轻人或者身体健康的人来说,机体对这种改变会做出迅速的反应,迅速产生保护性、适应性调节,但是老年人因为各个器官的衰老,这种调节机能明显减退,特别是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病的时候。因此,在环境温度变化大的冬季,无论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都容易发生。
冬季,中老年人的户外运动减少,很多人都喜欢呆在家里,不喜欢外出运动。活动减少,脑血液灌注就会减少,同时冬季室内的缺乏通风也加剧脑部缺血缺氧,所以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几率增加。
冬季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增多,而人饮水量相对不足,容易造成体内缺水。缺水后,血液黏稠,血流减慢,血容量不足,进而造成缺血性脑中风。
体质差及年龄大的患者冬季易患呼吸系统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气喘等。这些都会加重原有脑血管疾病的病情。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差,而且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又是他们的高发病。所以,冷空气刺激下的血管骤然收缩、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大,都使他们极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还有,冬季蔬菜水果的食用量较其他季节相对明显减少,也容易出现脑中风。最近的英国一项研究已经证实,冬季维生素C水平低下与脑血管病高发相关。
脑病中心
科室概况:
长医院脑病中心始创于年,前身为脑病科,在已故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成为了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重点研究室及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为一体的优秀科室,目前我中心在省内乃至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界均享有较高知名度。是吉林省中医内科脑病研究的临床、教学、科研基地。
科室主治:
中心在多年的发展中,针对出血性中风(脑出血)、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损伤)、郁病(抑郁症)、不寐(失眠症)、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头痛(偏头痛)等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疑难病形成特色诊疗规范,指导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均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与此同时,我中心立足中医、突出中医特色,对脑血管病、癫痫、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方面及颈肩腰腿痛的康复、治疗、防治等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也取得了卓越成效。尤其是在神经康复领域的肢体痉挛康复、吞咽障碍治疗和传统康复等方面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已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尤其中风患者提供了早期治疗、早期康复、预防的全程优质服务,得到广大患者及医疗同仁的认可。
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