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低头族”也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产物。他们在路上行走的时候低头看手机,在朋友聚会的时候低头看手机,在蹲厕所时低头看手机,甚至开车也在看手机。当我们日复一日的低头看着手机以及使用错误的姿势工作、打字、睡觉,慢慢的不知不觉间我们颈椎旁的肌肉、韧带、关节等会变得僵硬、变形、失衡,导致脊柱变直,进而出现骨刺和椎间盘突出,接着就该压迫动脉压迫神经了。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的是解放军医院赵亚群医生为我们讲解如何保护好我们的脖子。
医生介绍赵亚群42岁,医学博士,医院(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胜任神经外科临床工作,能独立完成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一些疑难病例也有独到的见解。擅长显微神经外科、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擅长各种脑、脊髓肿瘤的手术,尤其各部位脑膜瘤、听神经瘤、颅底肿瘤;高位颈髓、脊髓内肿瘤等高风险、复杂手术,共完成各种高难度手术近千例。擅长功能神经外科:在医院率先开展了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和后根切断治疗痉挛性斜颈、血管融通术治疗烟雾病。建立了神经外科伽玛刀中心,已带领中心团队治疗余例患者,疾病涉及转移瘤、垂体瘤、神经鞘瘤、三叉神经痛等,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获奖在国内率先研究并实施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个性化的颅骨成形术。自从应用以来,受到同行好评,医院和公司纷纷效仿,该手术迅速在国内普及开来,目前该手术方式已经替代传统手术成为我国治疗颅骨缺损的主流术式。我们在该研究方向取得了较多成绩,目前已经完成课题1项,在研课题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得全军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专利课题在国内率先研究了结核分支杆菌同普通细菌相比在硅橡胶导管表面的粘附差异,发现结核分支杆菌同普通细菌相比在硅橡胶导管表面易于单个存在,不易粘附,并指出这是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颅内结核尚未治愈的结核性脑积水的理论基础,并对此手术进行了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目前再次方向申请专利一项,发表论文3篇,完成研究课题2项。学术兼职全军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津贴获得者,三级科技院星,中国神经与精神疾病靶向治疗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医学信息技术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委员;北京市海淀区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北京市海淀区劳动能力鉴定医疗专家;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特约审稿专家。发表作品其它获得专利2项,发表文章20余篇,承担全军和北京市课题2项,总经费35万元。《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颅骨成形术》获得了全军8年医疗成果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军医进修学院、河北北方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带教硕士研究生5名,毕业4名。我们都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因为大脑是人体的神经系统中枢,调节着身体每一个部位的生理活动。但是当我们的大脑突然出现了问题,往往会带来致命的后果,比如常见的脑出血、脑卒中等急性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往往需要及时的抓住最佳的治疗时间,才能化险为夷。但是很多神医院就诊时通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挂神经内科还是神经外科专家的号呢?脑出血患者到了急诊,是请神经内科还是请神经外科的医师来会诊呢?导致患者在多个科室间来回奔波。但是您知道吗,现在有一种新的诊疗方式打破以神经内、神经外为界线划分科室的固有医疗模式,开始探索并建立一种医疗新模式,即组建以系统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联合诊疗,集中疾病相关医师学组,开展学术交流和临床治疗,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所以当本期节目为您请到的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医院神经内科李焰生主任医师和神经外科邱永明主任医师和我们一起来聊聊有关神经疾病的多学科联合诊疗。医生介绍李焰生和年分别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0年至1年在美国Texas州Baylor医学院神经科完成博士后临床研究。主任医师、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医院南院神经内科科主任。学术兼职任中国卒中学会理事、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头面痛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疼痛与感觉障碍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及上海医学会卒中专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担任《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华疼痛医学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临床神经病学杂志》、《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中国卒中杂志》等18部专业杂志的编委。医疗专长长期从事神经病学的临床、教学和研究,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解忧排难的行医原则,医生精湛,深受病人好评,是我国知名的神经科专家。尤其擅长于脑卒中的急救和二级预防管理、认知障碍和痴呆、头痛和头晕的临床诊治及研究。在相关领域主持多项神经科疾病的诊治专家共识,参加我国多个相关疾病的指南编写。发表作品发表著作和科研项目以第一完成人承担国家、部、市科委重大科研攻关课题多项。发表中英文论文余篇。主编4部专业著作。参加4部国家统编教材、18部中文及3部英文学术著作的编写。医生介绍缪亦锋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从事神经外科专业工作近二十年,主攻方向为微创神经外科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基于基因性状的脑肿瘤个体化治疗和脑外伤及脑血管性损伤的急救及神经功能修复治疗。-年于美国休斯敦医学中心进行神经肿瘤、神经修复的临床与基础的博士后训练。现为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世界WalterE.Dandy神经外科学会委员,上海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会员。擅长颅底肿瘤的显微及神经内镜下微创治疗,基于基因分子生物学的胶质瘤个体化精准化治疗。
特色特色:
颅底肿瘤的显微镜、内镜微创治疗;恶性脑肿瘤的基于基因性状的精准化个体化综合治疗;脑出血、脑外伤的急救及功能修复。
获奖成果获奖成果:1.年获江苏省“”高层次人才称号
2.年获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
3.年课题“神经内镜经鼻颅底外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江苏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4.8年课题“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后急诊血管内栓塞治疗”获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一项;
5.8年课题“低场开放式磁共振导航下颅内肿瘤切除术”获无锡市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一项;
6.6年课题“生存质量的COX模型分析在脑膜瘤治疗中的应用”获香港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专家门诊时间南院:星期四上午(8:00-11:00)
近年来,关于肺癌和雾霾到底有无相关性讨论的非常激烈,很多民众认为长期生活于雾霾天气中会增加肺癌的发病率,很多专家表示目前并无确切的依据证明雾霾与肺癌有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那么,肺癌和雾霾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呢?雾霾会不会导致肺癌的发生?肺癌和雾霾为什么会联系在一起?本期节目医院呼吸内科陈乾华主任与大家一同聊聊肺癌与雾霾。医生介绍姓名:陈乾华职称:主任医师出诊时间:星期一(全天)星期四(上午)专业特长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呼吸危重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气管镜检查及镜下治疗、机械通气。专家简介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曾医院呼吸科。对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曾承担朝阳区科委课题,发表医学论文多篇。鍖椾含涓鍖婚櫌鏄亣鐨?鍖椾含涓鍖婚櫌閮芥槸鍋囩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