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寒冬是一个重要的关口,在这个季节,一定要格外注意血压的变化。
寒冬血压会偏高
人的血压一天24小时都是在变化的,当然也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冬季寒冷促使血管收缩,加上运动减少、出汗排钠减少,会引起血压明显升高。血压过度升高就会使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栓、脑出血的发病率大大增加。
血压须常进行监测
当寒冬到来时,为了防止脑出血等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应特别重视对血压的监测。对于血压不稳定的患者需要每日监测血压变化,尤其是要注意观察早上服药之前的血压、晚上睡觉之前的血压,发生血压不稳定的情况时应及时就诊,调整药物治疗。
锻炼应避开晨峰
人的血压是24小时波动的,在夜间睡眠时血压较低,大约在凌晨2时~3时最低。清晨醒来前血压快速升高,晨醒后活动的最初几小时内(6时~9时)血压达到或者接近最高峰。对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这是个危险时间,因为此时病人的交感神经处于兴奋时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此外患者一夜没有喝水,而通过呼吸呼出不少水分,血黏度增高。对于有动脉粥样斑块的病人来说,此时斑块容易破裂,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因此不主张血压未得到控制的高血压病人晨练,应该在血压相对稳定后再恢复晨练。
饮食起居需多注意
高血压患者在冬季的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饮食,远离“三高”食物,多吃五谷杂粮,适当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多喝粥或汤,保持室内外合理温差。高血压患者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和对血压的调控能力差,血压易波动。所以,室内温度宜保持在20℃~25℃,经常通风换气,骤冷和大风降温时少外出。
如果面部或四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乏力,说话困难,或者突然有眩晕感,头痛难忍,而且由间断性变为持续性,或伴有恶心呕吐,这些可能是脑出血或脑血栓的早期信号。此时,患者应保持安静,平卧,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家属应注意,在刚发病的急性期内尽量不要搬动患者,否则有可能会加重病情,务必保持电话畅通,并派人在标志明显的地点引导救护人员到来。
本文来源于健康报
公益广告审核:杨丽华供稿:孙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