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值守在抢救生命的最前沿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8.html

吃饭、休息、白天、深夜,

不管何时何地,

只要听到警报,

大家都会打起十二分精神,

像战士赶赴前线一样,抢救病人

故事主角:急救医生、护士

  故事时间:年1月4日晚上

  故事地点:医院10急救中心

1月4日傍晚6点,吴江医院10急救中心办公室内,5位值班人员打开饭盒,准备吃晚饭。

 “呜……”随着警报声响起,还没拿起饭盒的一线值班医生罗进贤快速走到电脑前,接收了急救信息。“车祸,出车!”他一边说着,一边拿起桌上的病例往楼下冲。搭班的护士潘秋萍拎起门口的急救箱紧随其后,嘴里还嚼着没有咽下的饭菜。

冒雨抢救事故伤者

  从急救中心办公室走下两层楼梯,坐上救护车,记者看了下时间,大概40秒。33岁的罗进贤和3岁的潘秋萍一边戴手套,一边准备着病例和车内的设备。

  15分钟后,救护车到达目的地,事故发生在中山南路和胜信路的交叉路口,两辆电瓶车撞在了一起。记者看到,外面下着小雨,民警和家属已经在现场等候,被撞坏的电瓶车倒在地上,一名看上去40多岁的中年妇女躺在地上,不能动弹。罗晋贤和潘秋萍利索地下车,赶到患者身边。

  “你哪里不舒服?”罗进贤一边检查患者的头部,一边俯下身去听患者微弱的声音。明确患者意识清晰后,他又检查了患者的手部、腿部和腹部等,了解患者的基本伤情。在医生检查期间,潘秋萍把急救床从救护车上搬下来,在医生和患者家属的帮助下,把病患抬到床上。

  坐上车,救护医院。

  潘秋萍和罗进贤两人在车内仍然忙活着,为患者盖被子、接氧气、检测指标,不时地询问患者一些身体状况。一路上,潘秋萍的眼睛总是盯着心电监护仪上的数据,罗进贤抽空写着病例。

  “心电监护仪上的数据,其实就是患者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异常需要立即抢救,一分一秒都耽误不起。”潘秋萍告诉记者。

  医院,跟急诊科的医生交接后,他俩又坐上救护车,开回10急救中心办公室楼下。虽然医院接受治疗,但是他俩并没有闲下来,只见罗进贤快速地拆开一包新的氧气管,熟练地接在氧气瓶上,“这是为下一次抢救做准备,随时待命。”

晚上的一次空警报

  回到办公室,已是晚上7点。因为下雨的缘故,两人的衣服和头发都湿漉漉的,用毛巾随意擦了几下,他们匆匆地拿起饭盒往嘴里扒几口饭。“我们也不知道下一次出车是什么时候,警报就是命令。”罗进贤说。

  10急救中心办公室也是值班人员的“宿舍”,外面是值班室,里面是两间医生房和一间护士房。在护士房内,有两张1米宽的小床,这是值班护士休息的地方。

  从傍晚6点到晚上9点,记者和急救中心值班人员一起在办公室里“待命”。值班的医生护士分为两班,即一线和二线。“今天的警报出乎意料的安静,平常这会儿我们二线的值班人员基本也出去了。”二线值班护士王青青告诉记者,上个月,急救中心共出车趟,平均每天0趟,最多的时候一天要40多趟,“忙到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感觉一直在路上。”

  晚上9点0分,急促响亮的警报再一次响起,记者跟着一线值班人员刚坐上救护车,就得知对方取消了救护车需求,于是大家回到了办公室。“这种情况多了,有时候凌晨也会碰到,但是只要是警报,我们就会去现场,不管何时何地。”张志成说。

  王青青的话得到了验证,这天晚上果然出乎意料的安静,前半夜就出了一趟车。

  到了5日0点30分,警报再一次响起,一线值班人员立即从床上起来,得知一位夜钓的市民突发头晕,是脑出血,还伴有左侧肢体偏瘫。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值班人员拿起桌上的白大褂就冲出去了,鞋子也是边走边穿。

  “晚上值班,我们很少能睡着,大部分时间就是闭着眼睛休息会儿,听到警报,立马就精神了。”二线值班医生张志成说。

  凌晨1点,二线的值班人员又接到任务,将一名房颤病患转送去苏州。

希望多一分理解和体谅

  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尽最大能力抢救病患,是10急救中心的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内容,吃饭、休息、白天、深夜,不管何时何地,只要听到警报,大家都会打起十二分精神,像战士赶赴前线一样,抢救病人。

  罗进贤告诉记者,他从医十多年了,出车的次数多得数不清,他发现,拨打10的市民中,多数是真正需要抢救和治疗的患者,包括突然发病的、意外事故中受伤的,也有很多喝醉酒、打群架的,还有少数属于“莫名其妙”。“只要是拨打10的市民,我们都会赶到现场,这是我们的工作和职责,但也希望大家可以多一分理解和体谅。”

  一名值班人员告诉记者,一些路途较远的区镇,碰到车子开不进去的村路,医生和护士只能拎着急救医药箱,推着车子走到病患的家中或者事故现场,这往往要花费一些时间。“有些病患家属觉得等的时间长了,就会对我们大呼小叫,态度很不好。”

  该值班人员讲述了一件往事。去年下半年的一个凌晨,有市民拨打10,称家中老人身体不舒服,要10车去急救。因为有段路没有路灯,大家走得比较慢,病患家属的语气和态度就很差,“当看到医生和护士都是女生,家属就抱怨说‘你们派女生来怎么抱得动病人’,听了这样的话,我们心里蛮委屈的。”

  遇到病患居住的住宅楼没有电梯,医生和护士还要负责背病患下楼。“有一次,一位老爷爷住在三楼,他自己不能走,只能让我们的男医生背他到救护车上。”王青青说。

  除了一些家属的抱怨,空车也是时常发生的事情。“有时候凌晨突然接到警报,我们赶到现场,却发现拨打10的市民已经走了,或者是喝醉酒的醉汉,躺在地医院。”潘秋萍告诉记者,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

随时待命时刻准备

  由10急救中心去现场抢救的病人,医院的急诊科。

  在急诊科内,记者看到,来来往往的医生和护士不管遇到多么紧急的情况,都能沉着镇定,有序开展救治。“作为急救医生,我们要给病人希望和安慰,所以,在治病救人的时候需要沉着冷静。”吴江医院急救重症科副主任金冬林说。

  记者了解到,10急救中心实行4小时值班制,工作时间为早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值班人员分为一线和二线两组,接到警报,由一线人员前往现场抢救,在一线人员外出期间接到的警报,则由二线人员负责。“虽然有一线、二线名称之分,但是工作内容都是一样的,同样是抢救病人,没有放松这一说法。”金冬林说。

  金冬林介绍说,遇到危重患者,医生和护士都会废寝忘食地坚持工作,常常节假日都得不到休息,下班回家了也得开着手机,医院参加抢救的事情经常发生。

  该院急诊医学科原主任王仁龙告诉记者,医院急诊科每天接到的病人有很多,前年5月份的一起抢救令他印象深刻。当时发生了一场意外爆炸,受伤人员较多,医院救治的病人共有11人,其中3人伤势较重,送到时已经没有意识了,需要立即抢救。

  面对一群需要抢救的患者,王仁龙立即召开科室会议,规定1个医生搭配个护士,共同展开抢救。抢救从下午4点左右开始,一直到晚上8点多才结束。经过4个多小时紧张的抢救,最终把病人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抢救结束后,大家又累又饿,有的直接坐在地上休息。”王仁龙说,虽然大家都累得走不动路,但是看到病患脱离生命危险,心里感到很值得。

(苏州市吴江医院)

近期热点

年,吴江人身边的这些新人新事你知道吗?

《江村调查》之后的“江村再调查”

喜闻乐见!这样的活动老百姓都需要!社保经办时间调整!下面这些时间节点您可得注意咯!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apq.com/yzyy/130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