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附院故事平安夜里话平安

2016年12月24日晚11时左右,石大医一附院产科病房里,值班护士黄玉把刚刚剖腹产出生的小宝宝抱到产妇怀里,帮助小宝宝吸吮母乳。

小宝宝虽然刚刚出世,却懂得配合妈妈,动作非常到位。   从晚上7接班到第二天凌晨3点交班,一附院产科有两位小宝宝出生,与平日相比,黄玉和她的伙伴们度过了一个难得的“平静”的平安夜。

对于产科的医护人员而言,360天里每一对母子的平安才是真正的“平安”。

此刻镜头里的时钟指向24日晚22时52分,同样在镜头里的是正在一附院儿科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暖箱里安睡的4位小宝宝。

对于这些出生不足一个月的小宝宝来说,吃、喝、拉、撒可都是大事。小宝宝们每两小时要喂一次奶。有些小宝宝偷懒,嫌累呵,吃两口就睡了。护士们就先喂别的宝宝,估摸着小家伙休息好了,再来喂他(她)。这一晚的值班护士张叶丽和李红要为监护室的12位小宝宝喂完奶,一次平均用时一个小时左右。再加上治疗和护理,一个班7、8个小时,几乎没有歇息时间。

对于儿科的医护人员而言,每一位孩子的安康就是“平安”。

这两张图是一附院重症一科的值班护士玛丽娅利用工作的间隙为一起值班的伙伴拍的。

24日晚22时30分左右,值班医生尤伟燕正在给一位急诊入院的肺心病危重患者的家属沟通病情和下一步的治疗方案。24位重症病人,一名值医生,6名护士,每位医生护士都不容出错,出现任何疏忽。

能看出护士刘梦璇身上这件隔离衣有什么不同吗?

是的,没什么不同。刘护士今晚负责的4位特殊细菌感染的病人,为这4位病人做任何的治疗和护理她都要脱换身上的隔离衣,之后是用消毒液做手消毒,防止病人交叉感染。这4位病人平均两小时翻一次身,还有吸痰,输液等各种治疗护理。一个班下来,刘护士要N次穿脱隔离衣,N次手消毒。玛丽娅护士说,刘护士的手硬是被消毒液“灼”伤了。玛丽娅护士很自责,她忘了把刘护士的手拍下来。

此刻,平安应该是在保障病人生命平安的同时,医护人员也要保平安。

一附院急诊科的忙碌似乎丝毫不理会平安夜的到来。护士刘涛在做交班记录时发现,从下午7点到25日凌晨2点,急诊科共接诊病人58人次,11人次的急危重抢救,2次出诊。

  急诊科的值班医护人员正在为两位病人做直接心肺复苏。

此刻,对于正在抢救病人的陈鑫医生和他的伙伴而言:平安就是让垂危的病人获得第二次生命。

从24日下午7点接班到25日早9点30分,一附院手术室的王烨、李漪,麻醉医师葛明月与各科的医生们共完成7台急诊手术。

  骨二科的刘克雨、彭方亮医生正在为一位下肢开放性损伤的病人行腘动脉吻合术。由于动脉受损,病人入院时失血性休克,病情危急。术中共输全血、血浆1600毫升。经过近3小时的抢救,病人脱离了危险。

此刻,手术室监测板面上的时针表正指向25日凌晨的5点零9分。神经外科的何学军医生正在为一位外伤致脑出血的病人实施颅内血肿清除及减压术。5个小时的手术,两位医生,两位麻醉师,两位护士,全班人马,手术顺利完成。

对于每一位手术者而言,无论任何时段,平安就是病人手术顺利完成。

这是一位来自玛纳斯县乐土驿镇郑家庄村的危重病人,病人最先送到急诊科,当时心律200次以上,在急诊科紧急行电复律等抢救后,病情暂时平稳。24日下午7点30分左右,急诊收住心内二科的病房,但家属和病人却不同意接下来的治疗方案。病人的家属不知什么时候还离开了病房,这可急坏了值班瞿德涛医生。   经过联系,才知道病人的家属因家中孩子年幼,回家照看孩子了。看到病人还没有吃饭,值班护士张玉辉把自己的酸奶、苹果送给了病人。瞿德涛医生决定下楼给病人再买点吃的。但考虑到病人此刻病情危急,瞿医生只得就近给病人买了些面包回来。

瞿医生说,这些都不算什么,他最担忧的是病人接下来的治疗。三套治疗方案关系到病人日后的恢复,况且病人目前病情就很危急。

这个平安夜,注定瞿德涛医生要在复杂的担忧和纠结中度过。

这一刻,对许许多多和瞿德涛医生一样面临担忧和纠结的医生来说,病人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就是平安。

文:李伊萍

图:黄玉 张叶丽 玛丽娅 刘涛 李漪 张玉辉 李丹 季伟伟

编审:李伊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apq.com/yzyy/12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