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遇到这样的熟悉场面:快要交房租的时候,如果自己身上钱不够,那么那几天做任何事情,脑子里都有房租的影子,导致做事儿效率低下,与人交流容易发生问题;或者说工作太忙,今天还在赶明天的进度,明天赶今天的进度,工作非常努力,却常常犯错误。
这两种现象实在太普遍,不仅仅是在我们身边,全世界的所有人都在经历这样的遭遇。
贫穷的人到了月底付不起房租,他们就会向短期的贷款机构贷款。在他们心里,只要工资一发下来就可以偿还贷款,即使某些贷款的利率高于银行,但是在急需要钱的时候,他们的心里只有“谁能立刻给我一笔钱解决我的燃眉之急,利率好说。”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这样向未来借贷的方式,而最终就会走向发下来的工资仅仅足够偿还利率,本金已经完全支付不了,也就是所谓的“越来越穷”,为什么他会这样?
电影《火星救援》里也有这样一个例子,当NASA开始不断压缩火星救援卫星项目的时间时,最后这颗卫星发射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没有经过调试。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一种时间稀缺的状态,时间稀缺导致的就是心态稀缺,NASA的领导层专注于要发射卫星,而忘记了调试是不能缺少的步骤。为什么他会这样?
美国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领头人、终身教授塞德希尔在年出版的《稀缺》一书中用自己的实验和分析阐述了以上事件的心理学动因。
他在书中告诉每一个类似这样的人:
我们陷入了稀缺的困境。每个人一旦面临稀缺状态,不管是时间还是金钱稀缺,我们都会走入“管窥”状态,进而引发我们的稀缺心态,稀缺心态容易引发短视和向未来借债。最终我们陷入越来越穷,越来越忙的困境。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用个人的理解来给每一个人阐述,在阐述之前,我需要解释几个我可能用到的名词:
管窥
guankui
在处于稀缺状态下的人,容易对目前急需要处理的重要事情非常专注,而对其他事物持大部分忽略的状态,这叫做“管窥”。管窥会给处于其中的人带来高度的专注力,但是却容易忽视其他事物。
心理带宽
xinlidaik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