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需要您的关注

截至本月6日,市红会接收媒体报道因病致贫致困家庭“博爱助医”申请表15份,为了更好地帮扶这些困难家庭,现将这15户困难家庭的媒体报道进行统一转载,如您对媒体报道的部分家庭情况存在异议,欢迎致电市红十字会,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   班鹏飞是晋中市秋村人,从4月6日发现身体不适,到4月28日被确诊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极重型),他的人生再次急转直下。班鹏飞这么多年的不容易,村里人都看在眼里,如今,他又徘徊在生死边缘。村里人落泪了,他们一边给他筹集医药费,一边求助本报,希望能有更多的好心人帮帮这个不幸的孩子。

他是家里的顶梁柱突然遭遇重病考验

5月12日上午,一位姓王的女士来到本报办公室,希望能通过本报呼吁爱心人士帮帮班鹏飞。王女士和鹏飞同在一个村,对他家里的情况特别了解,说起来几度哽咽,连说这个孩子不容易。   原来,鹏飞14岁时,父亲出了车祸,因为双腿受伤严重,只能躺在床上休养,家里顿时没了经济来源。小小年纪的他,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主动提出退学的请求,并外出打工。可是因为年纪小,没人愿意雇用他,他只能经熟人介绍,跟着一个工程队干苦力、搬砖,没活干的时候,他就帮着妈妈干农活。“那个时候他一天才挣40多块钱,可他就在身上留点吃饭钱,剩下的就都给我了。”5月12日下午,医院见到鹏飞的妈妈耿明霞时,她总说自己对不起孩子,让孩子小小年纪就挑起家庭重担。干了半年多,班鹏飞觉得跟着工程队干活挣钱太慢,就开始学着开铲车,直到他年满18周岁后考取了驾照。有了驾照,班鹏飞在工作上的选择虽然多了些,但因为没有多少文化,他干的还是最辛苦的工作,给人送货。“他每天不到5点就要起床,晚上睡觉都在十一二点,即便这样,每个月才拿元出头。”耿明霞说。“好不容易,家里的条件有点儿改善了,他又病了。”耿明霞说。回想起一个月前班鹏飞的发病过程,耿明霞依旧觉得心惊肉跳的。4月6日,鹏飞身上出现了许多小红点,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他是因为血小板太低,他没有在意就回了家。但是到了晚上,牙龈上突然开始向外渗血,身上也开始出现血泡,不一会儿,连尿出来的都是血了。家人急忙医院,半个月后,因为治疗效果不明显,被转到了山医大二院血液科,这时,鹏飞及家人才得知他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极重型),而这种病的治愈率极低。

每天半小时通话是他们最期待的时光

隔着无菌病房的窗户,记者见到了鹏飞。小小的无菌室里,只放着一张病床和一个供患者吃饭的小桌,小桌上还放着一部电话。病房里很暗,因为病痛,班鹏飞已经没有力气起来开灯,让妈妈好好地看看他了。耿明霞说,鹏飞是在5月9日进入无菌室开始治疗的,“医生说他可能得在里头待40天。”这期间,鹏飞只能靠病房里的那部电话与外界联系,而且每天只有半个小时。   病房里,鹏飞艰难地挪了挪身子,接起了电话。因为无法进入病房采访,记者只能在病房外听着耿明霞对儿子说着:“我告诉你,鹏,你必须得吃上点饭,吃不进去也要吃。别哭,儿子,千万别哭。儿子,再坚持坚持。”虽然重复的话语不知道说了几遍,但他们都很珍惜这仅有的半个小时。   鹏飞住进无菌病房后,为了给儿子做饭,耿明霞和班鹏医院附近租了一个只能容纳两张床的小卧室,“每天45元,这我们也很舍不得,可是没办法,他现在吃饭必须要用高压锅蒸过,经过灭菌才行。”   关于鹏飞的病情,耿明霞说,之前她找医生问过,但是医生说的一些专业术语她并不是很懂,只知道现在鹏飞每天要在无菌室里待着,等着40天以后出了无菌室再看具体情况。“医生就告诉我,如果能进行骨髓移植,治愈的希望可能达到50%,所以我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还要多鼓励我儿子,让他不要丧失信心。”耿明霞说。

医药费花去20多万后续费用还没着落

从4月25日入院,到记者采访时,鹏飞治病一共花了将近23万元。“我们本身只有六七万的存款,剩下的全是找亲戚朋友借的。”耿明霞说,“我们之前在   班俊英说,鹏飞是个很孝顺的孩子,他在父母面前永远都保持乐观。在班鹏飞还没有进入无菌室治疗时,她曾听到他跟朋友说“我知道我的病治不好了,我不想再拖累我爸妈了”,她很心酸,“他是一个好孩子,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哪怕卖房卖地,都不愿意放弃!”   鹏飞所在的晋中市秋村的村委会已经在组织募捐了,而他的家人也通过某众筹平台为他筹集费用,截至16日下午,共筹得善款约13万元,但这远远不够支付后续治疗费用。“我们之前不愿意向社会求助,是觉得只要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自己解决,但是现在我们是把能借的人都借遍了,实在没办法了。”耿明霞说。而对于之前给鹏飞捐款的好心人,耿明霞也表达了感激之情:“这些钱对我们家都是莫大的帮助,我谢谢大家了。”

(选自.05.17《山西晚报》张梦)

故事十四:

妻患癌症儿得牛皮癣

高昂医疗费让人愁

妻子患癌已经做了4次手术,现正在接受化疗,刚上三年级的小儿子又得了急性牛皮癣,愁坏了今年46岁的吴衍川。5月17日,热心市民白巧仙给本报打来热线电话,希望爱心人士能帮助这一家人渡过难关。

吴衍川是介休市张兰镇西北里村村民,一家人靠种地和打工维持生活。妻子宋玉花今年47岁,10年前,她患了癌症。由于癌细胞转移,她接连患了子宫癌、直肠癌,做了4次手术,花去20多万元。去年刚做了直肠癌手术的宋玉花已接受过两次化疗,医院肿瘤科住院。她还将接受4次化疗治疗,每次化疗都需要一万多元。然而,病魔并没有放过这家人,两个半月前,吴衍川10岁的小儿子吴鹏楷被查出患了急性牛皮癣,而且病情迅速加重,并蔓延至全身。学校怕牛皮癣传染给其他孩子,便建议吴衍川让孩子先停课治疗。吴衍川的母亲杨马英今年70多岁,患有三高症、心脑血管病。吴衍川说,为了照顾妻子、儿子,他现在根本没有时间出去挣钱。如今,为了给家人治病,他18岁的大儿子已经放弃学业,在外打工,全家人就靠大儿子每月不到元的工资维持。为了给妻子治病,他只能向亲友借钱,欠下几万元的外债。现在小儿子又得了牛皮癣,需要高昂的医疗费用,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自从得病后,小鹏楷心理压力很大,同学和同村的孩子们都不敢和他玩,他每天只能在家忍受病痛的折磨。

得知他家的困难,孩子所在的学校、村里和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捐助了2万多元。同村的一位淘宝店主常晓俊还在网上发起了帮助这家人的呼吁,曾经在该村居住过的市民白巧仙也给本报打来了热线。希望通过本报呼吁更多爱心人士帮帮这家人,帮他们渡过难关。

(选自.05.20《晋中晚报》张颖)

故事十五:

妻子患尿毒症5年

丈夫不离不弃

家住市城区粮建宿舍的张桂花,今年52岁,年被查出患上尿毒症。5年间,尽管家庭贫困但丈夫王正海砸锅卖铁,始终带着妻子按期透析。“一日夫妻百日恩,我再难也不能放弃啊。”7月8日,记者见到王正海时,他执着却又无奈地说。

“年12月7日,妻子因腿肿、医院检查,发现已是尿毒症五期。”王正海介绍,因无钱换肾,这5年来妻子一直靠透析维持生命,已经倾尽所有,并欠了一屁股债。

早在看病之前,王正海所在的公司就已全员放假待岗,没有收入,妻子无工作,整个家庭生活艰难。求医以来,本来就困顿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这几年,除去医保报销的费用,花费也超过了十余万元,现在妻子病情加重,隔天就得透析一次,每次七百余元,一个月就得六七千元钱,去年妻子又患上疱症,每个月又增加了五六百元的医药费。”谈及医疗费用,王正海一筹莫展,“兄弟姐妹、亲戚朋友,能借的早已借遍,因无力偿还,也张不开口再去借了。”

在王正海家记者看到,30余平方米的房间陈设简陋,夫妻俩和女儿蜗居在此,日常饮食是粗茶淡饭。“平时就是馒头、咸菜、稀饭。”王正海说,因妻子常常要透析,他打零工也只能是有一天没一天,做些搬东西的苦力,月收入不足千元。因病情严重,每周要透析3次,不管刮多大风、下多大雨,王正海都医院。因为他知道,每晚一步,妻子都可能有生命危险。

都说夫妻好似林中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可王正海却选择了生死相随。“有个同病房的病友,虽然患病比我晚,但家里人早早就放弃治疗了。”说起丈夫,张桂花感恩他的不离不弃。

“医院结一次费用,到了结账的日子最发愁。”看着厚厚的一摞账单,一贫如洗、无法支付高额医药费的王正海一筹莫展,他盼望着能得到社会的救助给妻子治病,为能给这风雨飘摇的家庭带来一丝希望,也为了陪妻子再多走人生的一段路。

(选自.07.11《晋中晚报》闫晓媛)

晋中市红十字会“博爱助医”项目推介

无论是城乡居民,还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当其家庭有人患重大疾病后,虽享受基本医疗保险以及政府救助政策,但由于自付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可能导致因病致贫,甚至一人患大病,可能会压垮一个家庭。

晋中市红十字会始终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apq.com/yfzl/9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