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杂志2016节选2

名老中医孙申田教授治疗肌张力障碍验案三则

王玉琳1孙忠人2张瑞1

1黑龙江中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摘要]孙申田教授为黑龙江省针灸学科创始人之一,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载,从神经领域多系统、多层次对头针疗法治疗脑病的机理做了大量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本文精选孙申田教授治疗肌张力障碍验案三则,以期为临床治疗肌张力障碍提供参考。

[关键词]针灸;名医经验;孙申田;肌张力障碍

孙申田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针灸学科创始人之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黑龙江省名中医,“国务院特贴”获得者。曾任黑医院针灸科副主任、主任;针灸教研室副主任、主任;黑龙江中医院院长即针灸推拿学院院长等职。现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黑龙江针灸学会副会长,临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北针灸经络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医学会神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中医中风防治中心主任等职。

孙老医技精湛,治学严谨,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载,临证经验丰富。自70年代始,孙老为揭示头针疗法治疗脑病的机理做了大量的临床及科研工作,从神经领域多系统、多层次对头针治疗机理进行了探讨,采用CT、MRI、fMRI等影像学和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脑电地形图等神经电生理技术,从形态学和机能学等方面对头针治疗脑病的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组织进行了头穴针刺治疗脑病的神经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方面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经颅重复针刺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等,提示了头针疗法治疗脑病的研究机理,并提出了“经颅重复针刺法”这一概念。“经颅重复针刺法”是继经颅重复电刺激与经络重复磁刺激之后,又一种治疗脑及周围神经疾病的方法,实际上它的应用早于经颅重复磁刺激疗法至少十五年,它是应用传统中医的针刺方法结合大脑皮质在头皮表面相对应的区域,通过一定的手法,使其针刺达到一定刺激量,其积累的刺激强度穿过高阻抗颅骨而作用于相对应的大脑皮质,从而激活和调节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而起到治疗作用,它的简便、廉价、操作方便、无副作用要优于经颅重复电刺激与经颅重复磁刺激疗法。几十年来,孙老在脑及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应用“经颅重复针刺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对针灸学的发展及更深入、更广泛开展临床治疗疾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一组由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以异常动作和姿势性障碍为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目前对肌张力障碍的治疗尚缺乏有效、合理的治疗手段。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侍师身旁近十载,屡见孙老以头针为主治疗肌张力障碍屡收奇效,兹撷取验案三则于下,以飨同道。

1.痉挛性斜颈

葛某,女,7岁,年5月15日初诊。患者自述于5月1日出现左侧颈部疼痛,当时自认为是落枕所致,医院就诊,诊为颈椎病,按摩治疗半月余,效果不显,且症状进行性加重。后又到长春白医院就诊,诊断为痉挛性斜颈,采用理疗、中频、氙波等治疗,疗效亦不佳。近来头颈不自主向左侧倾斜症状明显加重。既往健康,无家族史。察其右侧胸锁乳突肌痉挛、肥大,头颈向左倾斜、扭转,无其它阳性体征。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沉细数。中医诊断:痉证。西医诊断:痉挛性斜颈。取穴:双侧舞蹈震颤区,百会,情感区;大椎,风池、C-C6夹脊穴(均取双侧)。操作:百会、舞蹈震颤区、情感区手法要求小幅度、轻捻转,偶伴提插法,捻转速度达转/分钟以上,连续-5min。风池穴进针时要求针尖朝向对侧风池穴处,施以泻法。大椎穴直刺1.0-1.5寸深,得气为度,不提插捻转。C-C6夹脊穴常规针刺,健侧施以补法,患侧施以泻法。诸穴得气后使用G-II型电麻仪,连续波刺激20min,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患侧不予通电。每日1次,每次40min,2周为1个疗程。针灸四个疗程痊愈。

按:痉挛性斜颈是由颈肌阵发性的不自主收缩,引起头向一侧扭转或阵挛性的倾斜。现代医学目前认为本病是锥体外系器质性疾患之一,少数属精神性,大多数病因不明,药物治疗效果差。本案患者系因感受外邪侵袭,致使太阳经气不利,津液运行不畅,筋脉失之濡养,筋脉强急而发为痉证。治宜舒筋通络,安神止痉。孙老根据大脑机能定位与头皮表面对应的关系首选舞蹈震颤区治疗,其施以“经颅重复针刺法”后,针刺信号能够穿过高阻抗的颅骨,作用于大脑基底节区,调节其异常状态,而发挥治疗作用。同时配以百会、情感区以安神止痉,增强疗效。大椎穴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交会穴,取之以宣通气血,祛邪解肌;风池穴为手足少阳、阳维之会穴,取之以祛风活络,缓急解痉;C-C6两侧共四对八穴,取之以舒筋通络,缓解拘挛。诸穴合同,可达祛邪解肌,宣通气血,舒筋通络,安神止痉之效,以促病解。

2.书写痉挛症

张某,男,46岁,1年8月7日初诊。患者自述4年前因工作紧张出现书写困难,每当拿笔时自觉右手手指不灵活、不协调,手部肌肉即出现痉挛性收缩,持笔困难,写字时颤抖,书写潦草,不能连续书写,严重时感觉整个右上肢酸胀疼痛不适,无法握笔与书写。越是紧张,越怕字写不好,痉挛就越明显。而做其他活动如持碗筷、用剪刀等均不受影响,活动自如,无痉挛发生,左手无异常。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均正常,颈椎正侧位片、头部CT、颈椎及头部MRI未见异常改变,右上肢肌电图正常。既往健康,无家族史。查其持笔困难,书写痉挛,字体潦草,不连贯,一般状态良好,心肺、脊柱、四肢检查均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右手肌力、肌张力正常。舌质淡,舌苔白,脉弦。中医诊断:颤证。西医诊断:书写痉挛症。取穴:百会,情感区,舞蹈震颤区、风池(均取双侧);小海、曲池、手三里、外关、八邪(均取患侧)。操作:百会、情感区、舞蹈震颤区手法要求小幅度、轻捻转,偶伴提插法,捻转速度达转/分钟以上,连续-5分钟。风池穴进针时要求针尖朝向对侧风池穴处,施以泻法。其余腧穴常规针刺,诸穴得气后使用G-Ⅱ型电麻仪,连续波刺激20min,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40min,2周为1个疗程。嘱百会、情感区及头维穴长时间留针,达8小时以上,晚睡前拔针。针灸十诊而痊愈。

按:书写痉挛症现代医学认为书写痉挛症是一种手部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疾病。其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大都认为与大脑基底节区的退行性变化有关,亦与精神因素有关。孙老根据大脑功能定位与头皮表面对应的关系首选舞蹈震颤区治疗,通过手法操作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后,针刺信号能够穿过高阻抗的颅骨,作用于大脑锥体外系区及基底节区,调节其异常状态,而发挥其治疗作用。同时配百会、情感区以调神镇静。诸穴相配共奏祛风活络,疏通筋脉之效,使病得愈。

.Meige综合征

黄某,女,69岁,4年11月22日初诊。患者自述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不自主眨动,后逐渐出现睁眼困难,挤眉弄眼,鼻部不自主抽动,噘嘴伸舌。紧张或情绪激动时加重,注意力集中、吃饭时症状减轻,睡眠时症状消失。头部CT、心电图及生化全项等检查均未见异常,口服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物治疗后效果不显。既往健康,无家族史。察其睁眼困难,挤眉弄眼,鼻部不自主抽动,噘嘴伸舌。双眼睑、下颌关节及口轮匝肌肌张力偏高。舌质淡,舌苔白,脉弦细。中医诊断:胞轮振跳。西医诊断:Meige综合征。取穴:百会,情感区,双侧舞蹈震颤区;廉泉,睑上穴、下关、迎香、颊车、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安眠、太阳、内关、照海(均取双侧)。操作:百会、情感区、舞蹈震颤区手法要求由徐到急捻转,捻转速度达转/分钟,连续-5分钟。其余腧穴常规针刺,针用泻法。诸穴得气后使用G-Ⅱ型电麻仪,连续波刺激20min,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40min,2周为1个疗程。嘱百会、情感区及舞蹈震颤区长时间留针达8小时以上,晚睡前拔针。针灸三个疗程痊愈。

按:Meige综合征又称睑面口痉挛综合征或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是以两眼眼睑痉挛,面部肌张力失调样不自主运动为主要证候。见于50岁以上,女性多于男性。首发病状以眼睑痉挛为常见,眼睑长期痉挛可导致功能性失明,影响工作和生活。本病常呈进行性加重,并逐渐波及多肌群的阵发性强直收缩,呈数秒至数分的痉挛,以后扩散。目前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认为与基底节胆碱系机能亢进或多巴胺受体超敏有关,在治疗上多采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如氟哌啶醇、舒必利或乙酰胆碱受体阻滞剂如安坦、氯硝西泮、卡马西平等,药物副作用较大,且治疗效果不显,患者不易接受,对其治疗属于现代医学难点之一。孙老认为本病的临床表现与中医学之“胞轮振跳”相近,但尚有一定区别。轻证仅表现为眼睑痉挛,频繁眨动之时,可归属于“胞轮振跳”范畴;当表现为上睑下垂,睁眼困难,或为完全性的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时,就不仅仅属于“胞轮振跳”。其发病多由肝血不足,致视物昏花,双目干涩,眼部肌肉筋脉不得濡养而痉挛、抽搐;脾虚生化气血不足,致精血不得上承于头面、目系,而致振跳、抽搐;肝脾气血亏虚,血虚生风,上扰头面经络,亦致眼胞、鼻翼、嘴角皆抽动不休。故治疗时根据大脑皮层机能定位与头皮表面对应关系选取头穴,结合辨证论治循经取穴,可达养血熄风,调神通络之效。睑上穴位于上眼睑,目外眦与目内眦连线中点处,针尖向目内眦方向平刺入10mm,为治疗眼睑痉挛的经验效穴。采用针灸治疗本病,简单易行,无副作用,且疗效显著。

电针心经、心包经穴治疗丘脑卒中后感觉异常临床疗效观察

李里潘江陈成章薇

(湖南中医院针灸推拿科,长沙)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心经、心包经穴治疗丘脑卒中后感觉异常临床疗效,为针刺治疗丘脑卒中后感觉异常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59例丘脑卒中后感觉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组29例、对照组组各0例。治疗组电针内关、曲泽、神门、少海治疗,对照组电针太渊、尺泽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侧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分、MBI。结果:治疗两疗程后,两组治疗后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分、MBI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心经、心包经穴治疗丘脑卒中后感觉异常临床疗效较好,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电针;心经;心包经;丘脑卒中、感觉异常

丘脑出血或梗塞后,常表现出病变对侧半身麻木、自发疼痛、浅感觉减退、深感觉障碍等感觉异常[1],这类感觉异常临床上治疗棘手,给患者心理上造成较大恐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通过电针心经、心包经穴治疗丘脑卒中后感觉异常,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来自我科年6月至年6月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心经、心包经穴),对照组(电针肺经、大肠经穴)。治疗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45~75岁,平均(6.6±4.2)岁;病程1个月~1年,平均(4.87±0.77)月;丘脑出血1例,丘脑梗塞16例。对照组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4~76岁,平均(66.±4.)岁;病程1个月~1.1年,平均(4.66±0.98)月;丘脑出血14例,丘脑梗塞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性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经CT或MRI确诊为丘脑出血或丘脑梗死合并偏身感觉障碍。

1.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自愿接受20天治疗和治疗前后进行检查者;年龄40~70岁;血压、血糖稳定,卒中1月后;自愿加入本试验,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

合并有严重内脏损伤疾病者;生命征不平稳者;认知功能严重障碍,不能配合检查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5治疗方法

1.5.1电针心经、心包经组

取穴:心包经穴(双侧):内关、曲泽;心经穴(双侧):神门、少海。

针刺方法:针灸针选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规格是φ0.0×50mm,即粗细规格为0号,长短规格为1.5寸毫针刺入穴位,接G-1型电针治疗仪(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刺激参数:连续波,输出电压2~4V,输出电流4~6mA,以患者耐受为度。极性固定,负极接远心端(神门、内关),正极接近心端(曲泽、少海),刺激时间0min,1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治疗2疗程后观察疗效。

1.5.2对照组

取穴:肺经穴(双侧):太渊、尺泽;大肠经穴(双侧):合谷、曲池。

针刺方法及疗程同电针心经、心包经组。

1.6疗效观察

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法进行患侧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分[]、修订Barthel指数(ModifiedBarthelIndex,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能力。

1.7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比较见表1。

两组治疗后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分、MBI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5。

.讨论

.1丘脑卒中特点

丘脑为次级感觉中枢,其中丘脑外侧核群参与痛觉传导通路[4],当丘脑病变时,影响感觉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患者会产生肢体所在位置的感觉减退或缺失[5],以及出现各种异常感觉。丘脑卒中常导致患者产生偏身型感觉障碍,而感觉是进行运动的前提,对躯体的协调、平衡及运动功能有明显影响[6]。丘脑卒中后感觉异常常进行性加重,目前尚无公认的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病程日久,患者常伴有严重的焦虑、抑郁,治疗不当,病情可进一步加重。

.2丘脑卒中后感觉异常康复评定

感觉异常表现为麻木、自发疼痛、浅感觉减退、深感觉障碍等,康复评定主要依据患者主观感受来描述,而且容易受到病人多方面因素影响,此外每个人对各种感觉的阈值也不同,并且感觉与运动的传导通路不同,因此,临床上主要依靠神经查体等非定量传统方法来评价感觉功能,目前Fugl-Myer评价法被推荐为临床上常用的对四肢感觉功能的定量检查法[7]。

.电针心经、心包经穴治疗丘脑卒中后感觉异常探讨

丘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归属于中医“中风”、“麻木”、“痛痹”范畴,结合历代医家对“中风”、“麻木”、“痛痹”的病因病机探讨,其病因众多,但其发病根本在于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导致气血亏虚或瘀血阻滞脉络,致使肌肤失于濡养而发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把气血运行障碍引起疼痛等感觉异常归为心的所为。唐·王冰认为“心寂则痛微,心躁则痛甚,百端之起皆由心生”,指出了心神之躁寂与疼痛的关系,痛生于心也。“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一切感觉都是心感受了刺激传导后而发生的。从主治范围来看,心经、心包经共同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两者共同主治心胸、脑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8]。丘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可归属于心脑神明受影响而发病,治疗上选用心经、心包经穴疏通经脉气血,调神镇痛除麻,配合电针,用连续波,可以起到镇静、镇痛的抑制作用,从而减轻感觉异常症状。

从现代研究来看,心经、心包经穴抑制神经细胞坏死、保护神经元、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损伤,调节脑梗塞后血管新[9]生,可改善焦虑、抑郁症状[10],电针心经、心包经穴对丘脑等高级认知功能相关脑区功能区有特异性调节作用。我们选用同节段的肺经、大肠经穴为对照,采用电针心经、心包经穴治疗丘脑卒中后感觉异常,发现电针心经、心包经穴不仅对丘脑卒中后偏身疼痛、麻木、浅感觉减退有较好的改善,同时对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也有较好的改善,推测其机理可能与心经、心包经穴对丘脑感觉通路的调节、镇静、改善焦虑抑郁等功能有关。

应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法诊疗模式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与研究

周炜1,骆路2,曹丽娟1,赵济平,刘倩1,谭双1,刘海璇1,张蓓1李源1,李萌1,李然1,孟笑男1,何玉伟1,谷深1,张树源1,刘珊珊1

(1.北京中医药大医院,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目的:观察应用王居易经络调整法确定异常经络对中风患者进行治疗,并与传统内科辨证+经验穴疗法进行比较,观察两者疗效的差异,并分析王居易经络调整法在中风病的相关辨证和治疗中有无优势。指标采用Fugl-Meyer评分、NIHSS评分法和证候分布。方法:用随机法将18例中风后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20次后观察疗效,并比较个月后疗效。结果:证型分布以风痰阻络、气虚血瘀、痰证、痰火互结、阴虚风动证型为主;通过Fugl-Meyer评分法观察均有较好的针灸疗效;三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虽然治疗组有较大幅度的分值提高,但治疗后当下与三个月后均未见统计学意义。通过NIHSS评分法观察均有较好的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的针灸疗效;三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在治疗后当下未见两组疗效的差异,但在三个月后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有优势。结论:王居易经络调整法在中风病的相关辨证和治疗中对于个月后的疗效有一定优势。

:中风;王居易;经络诊察;针刺;

中风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一种疾病,其患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1,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生活水平。中风病是我科的优势病种,既往针对中风病的难治点上肢功能障碍做了针法的研究2,但是何时选用何种针法仍旧是一个令我们困惑的问题。在年2月随王居易老师学习,将他的以经络诊察方法为主的诊疗模式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显著疗效。我们课题组在-年进行了随机对照观察应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法诊疗模式治疗中风的影响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研究18例患者均为年月-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医院针灸中风病房的患者。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一般情况的均数比较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排除标准、剔除、脱落标准1.2.1纳入标准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2)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4)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或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5)自愿参与本课题者。

1.2.2病例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标准。

2)脑出血所致中风急性期患者。

)有严重精神障碍者。

1.试验设计

1..1试验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评价者盲的方法,以来我院诊治的所有对象共18人作为研究对象,由spss17.0统计软件产生随机数字,1为治疗组,2为对照组

1..2分配隐藏:由课题负责人按就诊顺序打开密闭、不透光信封,按信封内的组别编号分组。

1..盲法

针刺治疗操作者均知道患者所处的组别;患者不能分辨出自己属于治疗组或是对照组;疗效评价采用盲法评价,不参加治疗,所有患者均按照方案固定一人进行经络诊察,诊察者不知道患者所处组别。

1..4数据管理

用软件EXCEL7.0建立数据库,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双份录入,检错后进行及时更正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数据检查完成后,在SPSS19.0软件包下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有方差分析,比较用χ2检验,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准α=0.05,P值取双侧值。

2治疗方法2.1干预方法

2.1.1治疗组:即经络诊察组。利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法进行察经,之后根据症候、症候结构、辨经、选经、取穴、确定治疗经络和穴位并据此进行相应的针刺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方法:首先通过问诊将患者的主诉与现病史过去史进行详细记录,之后应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方法,即在头部以及任督脉及肘膝以下手足十二经上医者用拇指在每条经络循行部位进行循摸切按审察每条经脉的状态。正常:经络缝隙清晰滑利。异常:经络缝隙不清晰,有异常反应如痛点、结节、空涩感等。然后结合症状判断病变经络,再结合患者主诉及病史通过辨证辨别经络确定需要调整治疗的经络,选取相应的穴位,最后通过针刺等进行治疗。如患者左侧肢体活动不利1月余,伴烦躁、口苦、腹胀、乏力,余无异常。舌暗红苔白略腻,脉弦滑数。察经为手足少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异常,结合症状判断为风痰阻络兼瘀热内阻致少阳热盛,阳明、少阴、厥阴、太阴虚衰,选取调整少阳、阳明、太阴、少阴经脉,穴位取外关、临泣;手足三里、合谷、太冲、三阴交、复溜,手法少阳穴位用泻法,其余穴位用补法。留针0分钟。而手足太阳的经脉异常与主诉关系不大,可以不考虑选取。

2.1.2对照组:根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第二版)《针灸治疗学》取穴:水沟、百会、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加气海、血海;阴虚风动加太溪、风池;口角涡斜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加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加环跳、阴陵泉、风市。

所有受试者选取0.25mm,长度为25-40mm的不锈钢针,头部穴位为斜刺,体针为直刺,针刺后进入皮下以患者得气为度。每星期接受5次针灸治疗,20次为一疗程,每次针灸时间为0分钟。

2.2疗效评价

2.2.1评价内容:采用评价者盲法,由专门的医师在治疗前后进行评价。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年编订的《24个专业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进行疗效评价。

2.2.2评价标准

2.2.2.1.中医证候学评价:通过《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观察证候分布特点。

依据《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国家科委攻关项目“85--02-01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的研究”课题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该评分表规定每一证候的得分是将诊断这一证候的各项所得最高分相加而成,满分均为0分。证候诊断得分:≥7分为证候诊断成立;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等六类证型。

2.2.2.2Fugl-Meyer评分法:由评价医师分别于治疗前后利用Fugl-Myer评分法对受试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满分为分,分数越高,表示肢体运动功能越好。Ⅰ级<50分,有严重运动障碍;Ⅱ级50~84分,有明显运动障碍;Ⅲ级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Ⅳ级96~分,为轻度运动障碍。

2.2.2.疾病病情缺损评价:通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研究结果.1证候分布特点

由上表可见,风痰阻络、气虚血瘀、痰证、痰火互结、阴虚风动证型为主。

.2Fugl-Meyer评分法

两组自身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方法通过Fugl-Meyer评分法观察均有较好的针灸疗效;三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虽然治疗组有较大幅度的分值提高,但治疗后当下与三个月后均未见统计学意义。

.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两组自身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方法通过NIHSS评分法观察均有较好的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的针灸疗效;三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两组比较在治疗后当下未见两组疗效的差异,但在三个月后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有优势。

.4脱落病例及原因

脱落病例10例,均为治疗组患者。2例被诊断癌症;例患者转到外院治疗;1例乙肝,1例丙肝患者停止针灸治疗脱落;1例肺部感染,1例尿路感染停止针灸治疗脱落;1例患者突发下肢静脉血栓停止治疗。

.5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均未出现晕针、滞针、断针、血肿等不良反应,有1例患者在针刺部位出现少面积淤青表现,约7-10天吸收,未见不适反应。

4讨论

对于中风的针灸的研究现代研究多是针法或取穴方法的研究。如元锋国4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腹针及康复训练疗法;薛翠丽等5采用阴阳平衡针法,谢芹等6采用靳三针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曹氏等7取眼针上焦区、下焦区治疗脑梗塞后手指握力恢复;钱仁义8用开窍利咽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等研究者均是通过不同的针法、刺法治疗中风的各类症候,均取得一定效果。所有方法经研究证明有效,但我们认为针灸治疗模式应该是辨证辨经取穴的个体化治疗9,每一个个体虽然都是中风但是病变经络具有多样性。

王居易教授的调整经络法,是通过对全身经络的寻摸切按找到失常的经络,针对失常经络进行调整从而达到经络的正常。《灵枢经水》曰:“其治以针艾,各调其经气。”“审切循扪按,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是谓因适而为之真也。”因此通过经络诊察发现异常经络之后进行辨经、选经、取穴、手法等的治疗与经典所述相符。

我们的研究显示了中风患者的证型具有多样性,从表2可以看出,风、火、痰、瘀、阴虚、气虚六要素均有涉及,其中以风痰阻络、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痰火互结为主。

从表的Fugl-Myer评分法对受试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可以看出,虽然两组自身前后对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三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没有统计学意义,我们可以理解通过经络诊察法







































南宁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apq.com/yfzl/8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