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守护者患者的贴心人

——记神经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张灿顺

张灿顺,男,汉族,年出生,毕业于济宁医学院医疗系,现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院评为优秀专家。

张主任自年从事神经外科专业以来,已有18年的时间,他对各种类型的脑出血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各种类型的颅脑外伤,各种类型的脑疝、脑积水、脑瘤等手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

救死扶伤,医术精湛众口赞

神经外科是临床科室中最为高危的学科,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大都具有来势汹,发病急,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特点。在治疗和护理上必须精益求精,稍有应对不当,给患者带来的就会是严重残疾或死亡,给家庭带来严重的不幸,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正因如此,张主任从医十余年来,从未放松对自身的要求,他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待病人关怀备至、他潜心研究各种脑内血肿微创手术,利用三维立体定位,利用空向仪行微创置管轮通道血肿外引流,创伤小,引流快,副作用小,大大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致残率及病死率。各种颅脑外伤开颅手术,技术操作娴熟,重点步骤处理稳妥,手术成功率极高。

患者李某,年逾六十,出现呕吐、昏迷、大小便失禁,家人及时把他送医院。张主任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诊断患者为脑出血,如不立即采取手术就会有生命危险。张主任亲自主刀运用微创穿刺置管技术,为患者实施了颅内血肿外引流。手术进行了二十多分钟,成功将引流管置入颅内,手术非常成功。术后,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康复出院。

李某及其家人主动联系了新闻媒体对张主任进行采访。然而在张主任看来,他不过是履行了医生的天职。张主任告诉记者,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颅内血肿外引流手术已经不算是疑难重症,他一年做这样的手术大概要在例以上。但是,这项手术要求极高,不允许有半点疏忽,手术中稍有偏差,就会给患者带来生命的危险。这就要求医生要有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医术,而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医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

心系患者,锦旗灿灿彰医魂

“医者父母心”,在对待患者上,张主任一直秉承着这样的信念。他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能正常下班,半夜起来抢救病人更是常有之事。他的真诚付出赢得了患者厚重的褒奖,在神经外科护士站的墙壁上,悬挂着一面又一面的锦旗。“昔日华佗欲开颅,今朝灿顺张一刀”、“妙手扶桑梓,高医攀新峰”……这是患者对他和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敬业精神的由衷感激和真诚赞美。

患者华某,58岁,因突发意识不清,伴左侧肢体活动不灵2小时入院。脑CT检查显示:右侧底节区脑出血,血压高达/mmHg,且呕吐频繁,意识障碍逐渐加重。病人由入院时的嗜睡迅速进展为昏迷状态,必须立即手术,否则可能引发脑出血的可怕并发症——脑疝。以微创治疗方式行后颞部钻孔颅内血肿外引流术,术中吸出陈旧血块20ml,病人颅内高压症状明显缓解,血压降至/90mmHg,呼吸平稳、呕吐停止、血氧饱和度98%左右,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经过半个月的精心治疗,病人症状明显好转,神志清晰,言语流利,饮食睡眠良好。

在病人病危期间,张主任耐心细致地向病人家属解释病情,并告之肺栓塞的危险性、严重性以及高死亡率,做到了良好的医患沟通,并取得病人家属的全面配合。下班后,张主任经常到科内巡视病房,注意病人病情的细微改变,并指导年轻医师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经过10天的精心治疗,病人终于康复出院。

经历了整个治疗过程的病人家属,被张主任和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在出院之际将绣有“热情服务,医术精湛”医院办公室,以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在张主任的带领下,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始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年、年、年神经外科共收到锦旗70余面,表扬信40余封,医院评为“精神文明先进科室”。

时光荏冉,岁月如梭。张主任依旧在忙碌中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他精湛的医术、不倦的追求,他高尚的医德、无私的奉献,赢得了众口一词的称赞。面对诸多的荣誉,他的话语依旧平实:“作为一名医生,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

(马丽君)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apq.com/yfzl/144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