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自启动以来,社会各界空前 1.失能人员及家庭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彻底缓解 在市金鸿养老院,有一对全失能夫妻,87岁的刘魁是老年痴呆患者,89岁的张郁复是脑出血后遗症。58岁的女儿刘大军照顾他们已有8年,全家承受着精神上的折磨。今年2月,女儿将父母送到养老院,每月要支付元,刘大军又承受经济上的巨大压力。没想到父母住进养老院仅3个月,就赶上政府出台医疗照护保险政策。作为企业退休人员,除了伙食费需要自理外,两位老人均能报销90%的护理费、床位费和一次性耗材等费用,一个人每月交元就够用了,经济负担大大减轻。当看到护理人员为两位老人提供的精心照料时,刘大军激动地说,如果没有这个政策,自己也要倒下了,照护保险使我和全家由愁变乐。 在至爱老年护理院,当听说姜治莹市长要来调研照护保险运行情况时,失能老人赵书香的家属赶制了一面锦旗送给市长,上写着:“感党恩,照护又减负,心系百姓;谢政府,失能不失衡,解脱困境”。 目前入住照护保险养老机构的失能老人和他们的亲属都有像刘大军、赵书香家属一样的感受。 2.护理专业化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过去对失能人员的护理,主要以家庭为主,靠亲人“轮岗值班”的方式提供非专业化照料。照护保险启动后,全市35家定点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全部设立了“照护保险专区”“照护病房”“照护床头卡”及“长春照护”胸牌等标识,护理方式从粗浅的生活护理向精细化的专业护理转变,促进了护理队伍专业服务水平的提升。倚水家园老年护理院负责人孙玉兰说,照护保险的实施,倒逼定点养老机构提升服务质量、规范经营,起到了促进服务能力提升、群众受益、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作用。 3.养老护理机构发展得到充分保证 照护保险的实施,让定点服务机构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还将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向养老护理转移,促进社会养老机构新发展。目前,现有养老院失能人员入住率迅速攀升,甚至出现排队等候入住现象。医院和宾馆表示,要以照护保险的实施为契机,筹建大型标准化养老机构,力争纳入照护保险定点。 4.护工需求和就业渠道全面拓展
目前,长春市拥有专业护理人员多人。按照1∶3的失能人员照护比例,全市需要约3万名专业照护人员,缺口较大。近期,长春技师学院正在筹建护工专业,通过订单式培养,为照护机构输送专门护理人才。同时,各照护机构也在加大培训力度,并相应提高护理人员待遇。预计未来几年,护理专业在长春将形成产业化发展态势,成为扩大就业的一条重要渠道。
详见《中国医疗保险》第11期24页如果您想订阅本刊、查阅最新发刊信息及精编内容,或向我社投稿、与我们取得联系等,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