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精“医”求精
“我老伴得病时,昏迷了,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是脑出血。说王主任做手术,手术很成功。术后他坚持给我老伴康复训练,还指导我们怎样康复。老伴现在恢复很好,能说话,能穿衣服,能洗脸刷牙,能上厕所,生活基本能自理,能自己上到二楼了。”古城镇店洼村刘宗信老伴高兴的说。“王大夫就是我老伴的救命恩人,也是我们一家的恩人。”
患者古城镇店洼村刘宗信是两年前做的脑出血微创技术,医院做康复锻炼
医院副院长王维虎,在彭阳寻常百姓中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他拯救了无数高危病人,仅治愈脑出血的人数超过了余例,这在当地可谓一个奇迹,更为惊奇的是他开创了脑出血微创技术,患者无需开颅即可治愈,这样即可赢得治疗时间,又可减少感染,更可贵的是在病人生死较量中挽救了生命,让他们起死回生,这在全市乃至全区都是首屈一指的。
脑出血是一种发病快,时效短,治愈难的顽疾,一般发病几小时就夺取了患者性命,在当时被称为夺命之魂。王维虎就是根治这方面的专家,他的法宝就是脑出血微创技术。王专家的独门绝技与他的悉心钻研,虚心好学,精“医”求精密不可分。
用王维虎的话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不管什么样的病人,我们都要想办法治好,让他们重返健康这是他最为开心的事。因此,在他的意念里,病人就是检验医生工作的标准。
年,30多岁的王维虎既是内科专家又是心脑血管专家,这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可以衣食无忧,轻松一生了。可是他一直想着医生多学一门医术,患者就多一条生路。在当地,脑出血疾病频发,一旦发病,患者都很绝望。他想如果能够攻克这个课题,就能挽救这类患者,让他们有了健康保障,让家人重新团圆。当他把这种想法告诉领导和同事时,人们都认为他的想法有些离谱,因为当地的医疗现状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要说小县城了,医院都要进行开颅治疗,而且成功率也不是百分之百。他一直想到外面深造学习一回,医院里的骨干,他一走整个科室就要停下来,领导是绝对不允许的。他把这种梦想一直装在心里,寝食难安,年的一天,一位朋友告诉他,有一个培训,正是关于根治脑溢血的,他高兴的一整夜没有合眼。第二天一大早他把培训的事告诉领导,医院经费紧张。再说了,一个星期能攻克一门医术,那是不可能的。但是王大夫心里有底,因为在平日里,他看了很多脑梗方面的理论书籍,也反反复复思考这个问题,就差专家的点拨了。在他的一再恳求下,领导终于答应了,他自己凑钱,去了趟北京。可事实不像他的想象,仅仅一个星期的培训,让他有些失望。但是他很珍惜这次培训。休息之余别人都去游玩了,他一个人躺在床上一遍又一遍琢磨,并动手比划着。培训结束了,别人都去给家人买礼品了。他却买了一枚脑出血微创穿刺针,一些做手术的药品,同事都觉得很好笑。回到家里,他买了模具,一遍又一遍模拟实验,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直到满意为止。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之后,一个医院,当时病人已经昏迷,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果断的应用了他的微创技术,严格按照他的试验步骤去做,一举获得成功。不说全院的同事,连病人的家属都无法相信这是真的,他的脑溢血微创技术传开了,填补了脑溢血不开颅的空白。在短短一个月之内,他治愈了5例病人。周边县城的脑溢血患者纷纷慕名而来,让王维虎有些出乎意料,让医院全体员工更为惊叹。他的脑溢血微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让患者有了救神,获得第二次生命。
王维虎不但是医学上的领军人物,更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不藏医术。他说,自己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他着手培养年轻人,把自己的医术手把手的教给科室里的年轻人,现已经发展起了一个队伍,他正在打造第二支队伍,相信通过他的努力,另一支团队很快发展起来。他的脑出血微创技术,会受益更多的患者。
如今,一面面旌旗送来了,一个个奖牌程现在他的眼前。但这些在他的眼里只不过是工作的一种肯定。当他看到一些脑溢血患者,得到了很好的治疗,但是康复问题不容乐观,尤其在肢体方面缺少相关的辅助疗养。家庭护理人员也不能按照他的要求去做,落下一些小小的遗憾。这正是他考虑的问题,他正在研制一种康复支架,相信通过他的努力和真情付出,一定会为脑溢血患者撑起一片生命的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