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被称作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一张张病床上,躺着一个个病危患者,他们大多处于昏迷状态。由于患者家属不能进入监护室,患者的饮食、护理和卫生等,都是由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完成的。张彦就是其中一员,她和同事们在最后一道防线上,每天与病魔搏斗着,从死神手中夺回一条条生命。
近日,笔者戴上口罩,穿上隔离衣和鞋套,医院重症医学科采访。通过几道隔离门,走进重症监护室,安静的监护室里,只有各种监护仪器发出的嘀嘀声,还有护士们忙碌的身影。
“我们科室来的外伤患者较多,有时患者被送进来时,全身是血,大小便失禁,特别是脑外伤患者经常呕吐,酸臭的气味瞬间弥漫整个病房,可作为护理人员来说,我们的责任就是护理好患者,让他们早日康复。”张彦说。
29岁的张彦外表清秀、性格开朗,年学校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刚开始,面对一些危重患者,她内心有过担心和恐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之后,她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在重病监护室这个特殊的科室,工作5年来,她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理素质,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医院评为“星级护士”。她和同事们一起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年,她所在的科室被评为“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先进病区”,年5月被省卫计委评为“明星护理科室”。
输液、吸痰、换药、翻身、安抚患者情绪……每天一上班,张彦就开始忙碌起来。“上班时要全神贯注,因为患者需要我们寸步不离地守着,同时要随时注意监护仪器数值的变化,我们要一直守在病床边,一点儿也不敢放松。”交谈中,张彦用手捶了捶后腰。其实,这种腰酸背痛的感觉,在这里的每个护士都经历过。
在重症监护室里,护理对于手术成功及患者日后恢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危重患者,常常需要六七台仪器维持生命体征,因此护士们要严密观察患者的每项生命体征。“每次操作都寄托着患者家属的希望,只要踏进科室,我们就要把所有心思放在患者身上。每次看到我们把患者从生死线上拉回来,看着他们康复出院,我们心里都很高兴,也很有成就感。”张彦笑着说。
年12月,重症医学科接收到一名无家属陪护的特殊患者。患者脑出血手术后,没有家属陪护,张彦和同事们主动为患者买来米粉、奶粉和睡衣等物品。在护士们的悉心照顾下,一天他示意要纸和笔,没想到他写下“谢谢你们”几个歪歪扭扭的字。“他虽然眼里含着眼泪,但却幸福地笑着。这一刻,我们的内心无比温暖,无比欣慰。”张彦说。
提起患者,张彦脸上满满都是自豪。贺玲燕是一名24岁的年轻妈妈,车祸后以失血性休克,肋骨、骨盆、双下肢骨折手术后入住。通过全体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和精心护理,她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顺利转入骨科。
每天,他们可能面对的是浑身是伤的新进患者,也可能是昏迷中的危重患者,还可能是身上插满管子的术后患者……但不论面对什么样的患者,他们都必须争分夺秒地协助医生全力救治。张彦,一位普通的重症监护室护士,她每天在紧张与忙碌中与死神赛跑,守护着患者的生命,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重新点燃起患者生的希望。
来源:榆林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apq.com/jbyl/15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