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你抓住黄金康复时间点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对于中风偏瘫的治疗有哪些误区呢?我们有请深圳市名中医、医院中医针灸科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王祚邦主任给大家介绍一下:

  误区一、中风偏瘫患者不做康复理疗,靠打针吃药就恢复

  由于对康复理疗的重视宣传力度不够,医院都没有重视的康复理疗科,宣传不够再加上老百姓康复理疗观念薄弱,就造成了中风后不去做康复理疗训练,而是只靠打针吃药,从而使中风患者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容易引起并发症,褥疮、皮肤感染、便秘等。

  误区二、康复理疗要等到中风偏瘫后遗症期才开始

  很多中风患者及家属都错误的认为:康复理疗训练要到中风后遗症期半年后才能开始进行。其实康复理疗训练越早越好,应在中风患者抢救过来,生命体征平稳后就可开始做康复理疗训练。康复理疗训练在患病后10天至3个月内做康复理疗训练,80%患者能恢复到患病前的正常效果。但是好多人都因为这种观点错过了最好的康复时机(发病三个月内)。事实上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病人,只要病情平稳后,康复训练即可开始。一般来讲,脑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大多数脑出血康复可在病后7~14天开始进行。

  误区三、康复理疗很简单,就是活动胳膊、拉拉腿、多按摩就能达到效果

  很多中风患者只认为,康复理疗就是多运动,甩甩手,踢踢腿,按按摩就能恢复了。人为什么会中风?总的一句话“中风是心脑血管疾病和五脏六腑出现各种症状而诱发的特定病症”。因此,康复理疗训练既要做运动康复训练,还要做人体气血循环康复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四、很多人认为康复理疗只有得了病的人才做,正常人就不用费时间去做理疗了

  活在当下,95%都是亚健康人,随着科技发达,电视、电脑、手机人人皆有,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越来越年轻化,国际卫生组织统计有39%颈椎病引发猝死。因此,康复理疗治疗不只是患病者的专利,预防大于治疗。

  误区五、做运动的人不用康复理疗,不运动的人才做康复理疗

  许多人都认为经常做运动的人,不用再做康复理疗。其实康复理疗对做运动的人和不做运动的人同样重要,不管人体运动与否,人体的细胞组织和五脏六腑就象人坐在火车上一样,人体的肢体在运动,而身上的细胞组织和脏腑运动是不规则的运动或没有运动,有些脏腑刺激量过大,象心脏、肢体关节负荷量大,对人体的伤害更大,因此有氧运动和负氧运动有很大的区别。而做康复理疗,它是调节人体气血和五脏六腑的机能。

 

  王祚邦主任提示:早期、正规、全面的康复治疗,不仅能够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而且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家人护理负担,最大限度地恢复工作能力,最终使患者能够正常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但是错误的康复治疗,不仅对患者无用,反而危害甚大。希望广大中风患者都能早日就诊于正规的康复中心,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

中风后遗症,针灸可以治疗吗?

  中风后,经三个月治疗,仍残留症状者称中风后遗症。后遗症常缠绵难愈,影响病人和家人生活与工作。很多病人不能长期住院治疗,而家庭针灸保健更显得尤为重要。

  中枢性面瘫患者一侧眼睑不能闭合或抬起,嘴角下垂,伸舌偏向患侧,口角流涎。

  取穴:太阳、四白、风池、地仓、颊车、合谷。太阳可沿颧弓内缘进针,向颊车透刺。四白可直刺触及骨孔,有放电感出现。风池可刺向结喉,深达1.5~2寸。地仓与颊车可相互透刺。

  失语患者不能回答问题或听不懂问话,不能讲话,不能正确叫出物品名称。

  取穴:上星、百会、风池、金津、玉液、通里、天柱、廉泉。上星与百会可互相透刺,金津、玉液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廉泉可深刺向舌根,使酸胀感直抵舌根。

  上肢不遂早期软弱无力,后期上肢拘挛,患肢不能自由屈伸。

  取穴:极泉、尺泽、合谷、曲池、外关。针极泉应使放电感传至手指。刺合谷使针感传至手指。余穴可用平补平泻法。

  下肢不遂患肢不能抬起,常伴足内翻,足掌不能着地。

  取穴:委中、阴陵泉、昆仑、环跳、三阴交、阳陵泉、解溪、丘墟、照海。针环跳、委中、三阴交时,均应使针感传至足。丘墟可透刺照海。余穴可施平补平泻法。

  便秘取穴:天枢、丰隆、水道、归来,均取捻转泻法,行针1分钟,留针20分钟,每间隔5分钟,运针1次。

  尿失禁取穴:关元、气海、太溪、阴陵泉。关元、气海施以毫针补法,可加灸,太溪宜用补法。阴陵泉宜用泻法。尿潴留可参照本组穴,加取中极,但诸穴均不宜针刺过深,防止损伤膨胀之膀胱。

  以上诸症常兼见,每次治疗可各组穴轮换交替或选其中要穴配方。

  王祚邦主任讲述,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取穴各有侧重点,头针疗法对本症有较好的疗效。偏侧运动障碍,可取对侧运动区相应部位。偏身感觉障碍取对侧感应区相应部位。失语取对侧语言各区。便秘取胃区。尿排泄异常取生殖区。肢体浮肿取对侧血管舒缩区。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apq.com/hbwh/139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