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学名脑梗死,因为带个“死”字不吉利,所以医生们从祖辈开始就想了现在这个既好听又形象的名字。现在还有个更有国际范儿的名字叫缺血性脑卒中,民间亦称为“中风”、“脑血栓”。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内某一根(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为同时数根)血管被血栓(少数情况下也可以是其他栓子)阻塞,血流骤然中断,导致这一血管所供应的区域脑细胞缺血缺氧功能障碍,迅速偏瘫、失语、吞咽困难或呛咳,甚至昏迷、死亡。
——下面是科普时间——
↓↓↓
由于人脑细胞数目早在胎儿发育时期就基本奠定了基础,而脑细胞只有一次生命,童叟无欺,一旦损坏就基本上有去无回。有童鞋说人类作为地球上的霸主,动物界都知道其脑细胞数量多得惊人,平均多亿个,那是不是坏掉几个也没事?您要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人脑是高度分化的器官,脑细胞之间的网络联系异常复杂,不像肝肾脾肺甚至心脏这些由一堆功能相差不太大的细胞堆积而成,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相互之间不能替代。
因此,一旦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某一区域脑细胞坏死,就会终身失去原来由这片脑细胞所负责的言语、吞咽、肢体活动、智力甚至苏醒等功能。在一些重要部位例如脑干,脑细胞高度密集,一点小小的损害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造成脑损伤的原因非常多,脑血管病则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脑损伤原因。尽管医学界很早就知道脑梗死是由于脑内的某一段血管突然阻塞所致,但是由于病灶深处大脑这一神圣器官的内部,既看不见也够不着,再高明的医生面对这种疾病也束手无策,只能给些旁敲侧击的治疗。而这还不算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脑作为人体的大BOSS,其组成单位是人体里对氧气和能量需求最旺盛的细胞,这直接导致脑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奇差无比!这货供血供氧中断超过5分钟就开始损伤坏死,超过10分钟基本就GAMEOVER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时辰一过,即使您费尽心思把血管疏通那也是白费功夫!为啥?给已经枯萎的庄稼再浇水施肥那是狗熊掰棒子——瞎忙活。在现代脑卒中治疗的三驾马车溶栓、卒中单元和康复治疗发明和应用以前,脑梗死脑出血最后结局如何基本就只能听天由命,绝大多数病人即使能福大命大不死也会遗留轻重不一的后遗症,多数人从此告别以往健康快乐自由的生活,甚至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总有一部人会不信邪去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无数医学界先辈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终于,溶栓药物的出现给人类治疗脑梗塞这一顽症带来了一线曙光。有人突发奇想,你脑梗塞不是血栓造成的么?那我把溶解血栓的药物注射进病人的血管里,让药物随血流抵达病灶部位干掉血栓这个罪魁祸首,那些命悬一线的脑细胞不就可以得救了么?那些病人不就可以避免残疾甚至死亡了么?!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但是,还有希望——
↓↓↓
前面我们提到,脑细胞耐受缺氧的时间只有短短的5分钟!5分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病人或家属从意识到“中风”到刚穿上衣服还没出门就游戏时间到!等急急医院、再护士分诊、然后医生接诊、最后做完检查明确诊断,黄花菜都凉了!!医学界那颗满怀希望的心顿时和无数脑梗塞患者一样咣当摔了个粉碎!但是难道真的,真的就没有办法了么?(此处写满伤心的泪水……)
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用在脑梗塞的治疗上可谓是恰如其分。脑的结构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复杂,原来人脑那些神奇的脑细胞和密密麻麻分布的一支支脑血管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实验研究发现,并非一块脑组织完全由某一条血管供血,因此一条血管被血栓堵塞后并不是一大片脑细胞同时死亡,而是由中心区逐渐向外扩展,最外层的那些脑细胞,由于有其他血管暂时供血,足以存活几个小时甚至更长,这就是著名的“缺血半暗带”现象。
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才能突破所谓5分钟黄金时间的限制,使得即使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远超5分钟,只要能尽快开通血管,那些最外层细胞仍有可能存活下去,从而减少损失,改善预后。显然,从病人发病开始计时,越早给与溶栓药效果肯定越好。但是现实中无论您反应多么机敏、转运体系多么发达、就诊流程多么顺畅,从发病到就诊明确诊断评估完毕再用上药,这个过程总是需要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我们希望这个时间间隔越长越好,这样我们就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来做很多事情。那么这个时间最长可以长到多少呢?
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国内外医学界牛人们的不懈探索和临床试验,在充分证明了溶栓治疗对于急性脑梗塞的显著疗效的同时确定了这个时间节点为:3小时。近年来在数项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国际权威指南又将这个时间延长至4.5小时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和脑细胞。
从发病到用上溶栓药物的时间不大于4.5小时,这是人类目前在和因血管阻塞而分分秒秒死去的脑细胞赛跑时所能达到的极限!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溶栓治疗最大的风险和顾虑在于有少数病人会因为并发出血病情加重甚至危及性命,但为了多保留些以后不可再生的脑细胞,减少后遗症,冒这点风险仍是非常划算的。
——该出手时就出手——
↓↓↓
前述患者从发病到完成颅脑CT检查仅用时1小时,时间一分一秒在飞逝,缺血状态的脑细胞一点点在消亡,为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后遗症,必须马上进行溶栓治疗!医生团队评估后认为该患者没有溶栓治疗禁忌症,于是立即着手准备溶栓。向患者及其家属简要讲解病情后,家属由于具备相关的医学常识,果断在溶栓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同意溶栓。09:35,即患者发病后75分钟,到达急诊科后27分钟,早已准备好的溶栓药物开始注入患者血管内,1小时后,所有溶栓药物顺利注入患者体内,11:35,患者原来瘫痪的右侧肢体肌力有了明显恢复。在此期间,溶栓治疗团队全程床边守护,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及生命体征,定期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况。14:00,患者收入神经内科,溶栓团队成员继续密切观察上述指标。次日清晨查房时,患者已能下地活动,谈笑自如,除了右手仍然有些笨拙无力、吐词略微不清外基本与常人无异。患者半开玩笑地说:我的左边脑袋睡了一觉,现在他们醒过来了,啥事没有!患者能最大限度地脱离病魔的纠缠,避免终身瘫痪卧床等不良结局的发生正是医护人员最具有成就感和神圣的时刻。我们享受这样的时光,也愿意为达到这个目标废寝忘食、鞠躬尽瘁!这个患者残留的一点后遗症经过后期的康复治疗,几乎可以完全恢复,回到往常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已指日可待。此次成功紧急救治得益于首先,是患者及家属具备相关的医学常识和足够的警惕性。
其次,是系统的高效运作,关键的环节是患者家属的果断决策和对医疗团队足够的信任。
最后,医院溶栓绿色通道的高效运转和强有力的保障。
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在深圳唯一的脑卒中防治示范基地,市二院院依托神经内外科的强大实力,制定了规范的脑卒中溶栓流程和应急预案,组建结构人员合理的溶栓诊疗团队,完善了卒中绿色通道,保证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给药时间(即DNT)严格控制在60分钟以内,并有能力解决所有脑卒中相关的临床问题。小贴士:全世界的治疗指南都推荐溶栓治疗作为脑梗死急性期的首要治疗手段,这也是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的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可以进行溶栓的“时间窗”如此之短,任何环节的拖延,都有可能导致错过治疗时机、痛失康复的机会。现实中真正实施了溶栓治疗的患者只占目标人数(即适合溶栓的患者总数)的不到十分之一。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CNSR)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只有16%在发病3医院,医院的患者中也只有7%的患者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显著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远高于西方国家。导致错失“时间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尤为重要的几点是:公众对脑卒中医学知识的匮乏和识别率低导致启动延迟、急救转运系统的效率低下、院内延误时间过长以及患方对于溶栓治疗风险的过份担心导致的溶栓决策延迟。
溶栓治疗是上帝馈赠给人类的礼物。所有人都应立即行动起来,加强脑卒中相关知识的学习,树立时间就是大脑的紧迫意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延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享受这份难得的礼物,尽可能广泛及时地开展溶栓治疗,挽救更多的病人!来源:医院邵远凯投稿邮箱szswj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