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不了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有用爱心帮一点算一点”,这是黄泥冲村驻村干部张再青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黄泥冲村位于乐治镇镇政府8公里,全村总面积5.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米,距纳雍县城23公里,是全镇最边远的村,山峦叠嶂,交通闭塞,8个村组,每走一个组都要爬75度的陡坡。
纳雍县经济开发区房屋征收局的张再青是这里的驻村干部,这样爬坡上坎的来来回回,连他都记不清走了多少次了。由于生存环境恶劣,为了摆脱贫困,大部分青壮劳力都外出务工了,村子里除了一群老弱妇幼,就是一片空房子。张再青看见眼前的景象,除了心酸,就只有短暂的无奈。
组织上信任,安排自己到这么偏远贫穷的村来驻村帮扶,张再青感到任重道远,也一时无所适从。怎样帮扶?从进村那天起,这个问题就一直萦绕在脑海,张再青知道,无论有多难,不能躲,也不能绕。其实,该怎么做?张再青心里已经有了打算。
走访记录,找出致贫原因
黄泥冲村沟壑纵横,群众居住分散,个别村寨已十室九空。花一天时间也只能走访几家人,张再青驻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村干交流,一起走村入户,熟悉情况。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挨家挨户走了一遍。
记录1:全村基本情况
全村户人,耕地面积亩(90%已退耕还林),主要从事传统传统农业的玉米、马铃署、大豆种植,人均粮食产量斤,是一个典型的空壳村,空心村。全村劳动力人,常年外出务工多人,空巢老人62人,留守儿童名,其中困境儿童11人。现有贫困户(精准贫困户)户、贫困人口人。其中:一般贫困户81户人,低保贫困户51户人,纯低保户45户92人,五保户1户1人。贫困人口就占了全村人口的30%,贫困面大,程度深。
记录2:贫困户情况
除了交通闭塞、环境恶劣、可耕地面积少等客观致贫因素之外,张再青一家一户的上门了解实际情况,尽可能的找到每一户的致贫原因。贫困户夏江江,父亲夏文华不慎跌倒脑出血,卧病在床,母亲王兴珍跌倒骨盒骨折,大女儿夏杜镌纳雍一中就读,因病因学致贫;杨先珍(78岁,苗族),丈夫、儿子都已去逝多年,儿媳远嫁他乡,与三个年幼孤儿相依为命,缺乏劳动力,人口多致贫;李育祥,妻子六年前失联,一人带四个孩子生活,人口多,负担重致贫。张兴春疾病缠身、史洪全夫妇均四级残(舌绊)因残致贫……张再青一一作了记录。
帮扶记录,写满了爱心
张再青有一本记录本,专门记录爱心帮扶的情况。
日期,数据,文字,简短的记录,浓浓的驻村情。
记录1:年2月初,组织开发区帮扶黄泥冲村单位——投资促进局、财政局干部职工集资元,慰问村里10户贫困户,元/户;5名贫困党员,元/名。
记录2:4月12日,在乐治镇党政联合办公会上对夏江江一家的特殊情况作了特别汇报,镇长雷彬当即拍板给予元临时救助,并要求相关部门下一步按程序申报精贫困户。
记录3:9月30日给张兴春,史洪全两户计生两户送去帮扶经费0元/户。
记录4:10月22日,组织帮扶工作组成员集资0元,分别慰问了卢庭英,李云,昊庭友,夏文华,桂永华,(老弱病残孤五户,元/户。
记录5: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