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我们的工作不能松

近日,湿+冷的天气模式来袭,这一点也不比北方的零下10度来得轻。切换到湿冷模式,这些病可得当心了!

天冷血管更“脆弱”

温度骤降对脑血管疾病有着明显的诱发作用,经统计,大医一院冬天收治脑出血患者一般比夏季多一倍,比秋季增加37%。

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当外界寒冷时,会刺激血管壁收缩,使血液流通减缓,黏稠度增加,容易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增加脑出血、脑梗塞发病的风险。而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天气变冷后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是心肌梗死。

天冷一定要及时添加衣服,尤其是中老年人,尽量避免长时间的户外活动。高血压患者要注意用药,保持血压平稳,同时要多喝水,清淡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

消化道遇冷易引发出血

当胃部受到寒冷刺激时,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失调,导致胃酸增多。同时也容易造成胃肠道黏膜收缩,导致局部供血不足、营养功能下降,使黏膜的防御功能减退,这些都容易导致溃疡病的形成与复发,甚至引发消化性溃疡出血等消化道出血问题。

此外,冬天人们的活动减少,使胃肠蠕动力减慢,再加上喝水也较少,肠道里的水分不足,就会导致便秘的患者增多。还有患者出现腹胀、打嗝、反酸等上消化道动力异常等症状。

慢性胃肠疾病的老病号要格外注意保暖,根据天温的变化及时增加衣物,防止腹部受凉。同时要坚持服药,清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戒酒戒烟。必要的话可以适当采取预防性治疗,比如服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下雨摔倒骨折多

一般在寒冷天气的刺激下,人体关节处的滑膜组织会比较敏感,这就容易造成关节的屈伸不利,进而诱发关节的僵硬与疼痛。另外,冬天人的肌肉比较容易僵硬,再加上人们穿得比较臃肿,动作灵活性和身体协调性有所下降,所以在走路、运动等过程中很容易失去平衡而摔倒,造成关节损伤及骨折。

冬天中老年人要多穿衣物,保护好关节部位,尤其是晚上更要注意保暖。老年人最好尽量减少出行,外出买菜或室外锻炼时不要赶早,尽量中午外出,注意避开湿滑的路面。

小心冻疮、寒冷型荨麻疹

冬天气候干冷,容易使皮肤表面的水分、化学物质流失,皮肤毛孔收缩,血流量减少,使皮肤失去很好的滋养,出现干燥瘙痒。如果保暖工作不到位,手和脚会容易生冻疮,厉害的话还可能出现在脸上。除了常见的冻疮以外,气温过低还会引起寒冷型多型红斑和寒冷型荨麻疹。寒冷型多型红斑跟冻疮有些类似,表现为红斑,中心有水泡,有靶形损害,同时伴有瘙痒、疼痛。寒冷型荨麻疹则表现为风团,伴有瘙痒。

冬天要注意护理好肌肤,及时涂擦保湿霜,最好是医用护肤品,使皮肤保持一定的润泽度;洗澡水温不可过热,肥皂要选用刺激性较小的,不可过度擦洗皮肤;平时可多吃羊肉等温热食品,还要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如发生冻疮可局部多按摩,也可捈冻疮膏。如出现寒冷型多型红斑或寒冷型荨麻疹的症状,医院就诊。寒冷型荨麻疹要注意暴露部位保暖,尤其是冷热交替的环境。

做好全区防寒防冻天气卫生应急工作,我们卫计部门要:

居安思危

有备无患

积极应对防范,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和应对方案,做好低温降雨冰冻天气医疗救治和疾病防控等卫生应急工作。

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

1加强医疗救治工作

根据低温降雨冰冻天气易致心脑血管疾病、外伤、一氧化碳中毒、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病人增多等情况,预留一定床位。

2加强健康教育,做好疾病防控工作

针对冬季常见、多发传染病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成立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疫情处置机动队,做好人员培训和防疫防病物质储备。

3加强疫情和灾情监测,及时规范有效处置

切实加强冬季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和处置工作。

加强值守

畅通信息

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应对突发灾情和公共卫生事件。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有名
怎么治疗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apq.com/hbwh/11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