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俗称脑血管意外、脑溢血、中风、麻将风、风瘫等,病势凶猛,致死率极高,即使不死,也大多数致残。一般说来,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中风的发生率越高。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但30-40岁的高血压患者也可发病。据我国6城市调查,脑出血的患病率为/10万,在整个脑血管病中脑出血的死亡率占首位,可见脑出血不仅患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是危害人类健康既常见又严重的疾病。

  

  

  

  脑出血的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年3月WHO提出诊断高血压的新标准:成人高血压≥18.67/12KPa[/90mmHg),正常成人血压:<18.67/12KPa。

  

  高危人群:①父母双方或或一方有高血压病史者;②体重指数≥25或体重(kg)>1.1×(身高(CM)-)的超重肥胖者,包括少年儿童;③摄盐量≥10g/天者,健康成人的钠盐生理需要量为5g/天;④饮高度白酒≥g/天,且饮酒≥4次/周者;⑤血压值偏高:SOP17.33—18.53kPa和/或DBP11.33—11.87kPa者;⑥吸烟量≥20支/天,超过一年者;⑦经常接触噪声、紧张度高、情绪不稳定者;⑧连续口服避孕药物一年以上者;⑨少运动者。

  

  高血压真正的危害性在于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脑卒中(中风)、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严重的会导致尿毒症)等严重后果。

  

  人到老年血管常会发生硬化,持续的高血压更容易导致脑动脉硬化,血管壁出现脂肪玻璃样变,从而削弱血管壁的强度。加上脑血管壁的结构比较薄弱,血管中层肌细胞少,缺乏外弹力层,动脉外膜不发达,容易造成脑内小动脉壁发生局限性扩张,形成粟粒性微动脉瘤。当情绪激动或过度用力时引起血压骤然升高,即可造成脑内小血管破裂出血。

  

  

  

  脑出血通常有5个易发部位:最多见的是大脑半球深部的壳核出血,约占60%。其次分别为丘脑出血、大脑皮质下白质出血、桥脑出血及小脑出血,各约占10%。一旦发生脑出血,局部脑组织不仅遭到破坏,而且由于血肿的占位和周围脑组织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加深,双侧瞳孔散大及生命体征明显紊乱者,严重者可发生脑疝致命。如为丘脑或桥脑出血,即使出血量小,也常危及生命。

  

  

  

  高血压脑出血一般可依据临床表现作出诊断。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寒冷季节发病较多。患者可能存在过度用力、愤怒、情绪激动等诱因,常突然发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肢体麻木、乏力等症状,甚至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偏瘫及意识障碍,即应考虑脑出血。为确定出血的部位和血肿大小,需进行特殊检查。以往多采用脑血管造影,近年来由于CT扫描的应用,使脑出血的诊断更准确、安全和简便。CT检查能清楚显示出血部位、血肿大小、出血扩展方向及脑水肿范围,给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作一次CT检查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这是高血压脑出血诊断上的重大进展。新近使用的磁共振检查也能帮助脑出血在短时间内作出准确的诊断。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主要有内科治疗和手术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法应根据病情进行适当选择。

  

  内科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维持血压比基础血压稍高。静脉输甘露醇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积极防治并发症。高血压脑出血多在出血后20-30分钟即停止,止血药物的使用并无确切疗效。

  

  内科治疗适应于以下情况:

  

  (1)出血量较小者。一般认为壳核出血或大脑皮质下出血小于30ml或血肿直径在3cm以下可进行内科治疗。

  

  (2)出血后意识一直清楚或仅嗜睡者。

  

  (3)发病后即陷入深昏迷,或病情已发展至晚期,昏迷不宜手术治疗。

  

  (4)患者年龄大大,且有心、肺及肾脏疾患,或有严重糖尿病者。内科治疗的死亡率较高,为50-90%。

  

  于年最早采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由于效果极差,一度冷却下来。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对脑出血多主张进行内科治疗,较少采取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CT检查的应用,对脑出血手术病例进行合理选择,术中应用显微技术清除血肿和双极电凝止血,从而使手术更加精细准确,将损伤减少至最低程度。并采取了早期手术,即发病后24至48小时内手术。甚至提出超早期手术,在脑出血后7小时内进行手术治疗。由于尽早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不仅能达到救命目的,而且有利于促进脑功能恢复,减轻残废,有人总结近5年文献报告的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死亡率为2-28%,功能恢复率达63-89%。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标准:

  

  1.幕上(大脑半球)血肿体积40ml,无论有无小脑幕切迹疝(脑疝)

  

  2.幕下(小脑半球)血肿体积15ml,无论有无梗阻性脑积水

  

  3.脑室出血形成脑室铸型,脑脊液循环受阻

  

  外科干预的时机:

  

  1.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病情逐渐加重,应争取在脑组织遭受不可逆损害-积极处理。

  

  2.血肿量达到手术指征,患者虽然昏迷却未出现小脑幕切迹疝者-积极处理。

  

  3.出血肿量达到手术指征合并出现小脑幕切迹疝者-争分夺秒。

  

  手术方法的选择:

  

  常规骨瓣开颅、小骨窗开颅、微创或立体定向穿刺抽吸引流。

  

  常规骨瓣开颅的优点:

  

  能够彻底清除血肿;充分减压;能在良好的直视下彻底止血;及时消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作用;中止血肿溶解后对脑组织的刺激损害效应;去除骨瓣可使术后脑水肿的损害降至最低。

  

  微创手段优点:

  

  对正常脑组织的创伤微小(微创)、无需大动干戈;手术时间短,往往只需0.5-1小时;操作简便,只需一根特制的血肿穿刺针配合一些必要的手术设备;安全系数高;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

  

  近年来在脑出血的治疗中又采用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施行颅骨钻孔向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以促进血块液化,然后予以抽吸。此法简便易行,疗效肯定。另外还开展了cT导向脑立体定向清除血肿及CT定位,应用内窥镜进行血肿清除等方法。这些治疗方式不仅损伤小,且疗效亦好,病人乐于接受。随着新的诊疗方法不断涌现,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将不断获得改善。

疾病咨询









































白癜风哪家最好
北京白癜风康复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apq.com/yzyy/2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