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搜年底大迁徙春运路像quot打

医院和医生更杰出

为重症疑难杂症患者导引最好的救治途径

春运进入人流量的高峰期,由于人流密度高,加上舟车劳顿,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尤其是“旅途性精神病”,又叫旅行性精神障碍,是在长期旅行途中或结束后发生的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症状严重的,会出现片段的妄想、幻觉,或行为紊乱。发病后有些人会“断片”,即忘记自己刚才的行为举动,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旅途性精神病是一种急性应激性反应

我们都知道,大脑是统领精神和心理的总舵主。一旦大脑受损,比如脑出血、脑中风、脑肿瘤、颅骨外伤等,都有可能引起精神症状。这类精神疾病在神经科门诊常见。而旅途性精神病则是一种在旅行途中急性起病的精神障碍。

这一概念上世纪60年代已出现。我国年7月在旅顺召开的CCMD-2(中国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手册)修订会议上,提出将旅途性精神病纳入CCMD系统。旅途性精神病发病率较低,患者大脑并没有出现器质性变化,大多数时它只是一种急性应激性反应,是一种短暂性精神疾病,一般无需特别治疗即可恢复,平均康复时间为8小时。

旅途性精神病有哪些诱发因素?

嘈杂拥挤的环境是重要诱因

春运高峰期,尤其乘坐火车、客车,车厢往往很拥挤,甚至超载爆满,正常的生活规律也被打乱,精神疲惫,有时连喝水都很困难﹔空气中混合著人体味、烟味、食物味,混浊难闻,还有各种说话、火车发出的噪音,如果再加上本人又有心情不愉快的事等,焦躁的心情难以发泄,导致一些人精神、身体功能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出现精神崩溃、反应失度的急性精神障碍。

性格内向孤僻者是易感人群

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谢永标介绍,在旅途中出现精神问题的患者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身有精神心理上的基础病,是指既往患过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精神病,在旅途中,受到周围环境、人和事的不良刺激,而引起发病;

另一种是本人并未患精神疾病,但在较长时间的旅途环境中出现精神障碍而导致旅行性精神病。谢永标表示,当然这一类患者虽然未患病,但本身的精神心理还是会存在隐患。有研究表明:此类患者具有内向或偏执的性格,表现为沉默、孤僻、悲观,对他人有敌意等,具有一定的易感心理素质。

此外,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连续72小时不睡眠或睡眠不足,就会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功能发生紊乱,自控能力减退,便会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出现幻觉恐怖等精神异常。

为何同样的环境有人发病,多数人不发病?

人应对外界环境有个适应的阈线,如果生理、心理、环境方面的诱因的综合作用,导致他们对环境变动的调节适应能力慢慢损耗以致衰竭,最终就会出现精神崩溃、反应失度的急性精神障碍。

旅途性精神病有哪些症状?

旅途性精神病的征兆很典型,开始时会出现心烦意乱、憋闷气短、不舒畅、发脾气、大声叫喊,逐渐出现紧张感、窒息感、恐惧感、呼吸加快、心跳加快、全身发麻等,然后会出现意识障碍,茫然,定向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都下降,可能会出现一些幼稚退缩的行为。

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精神症状,最多见的有:被害妄想,如认为有人在追杀自己,有人要害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反击“加害自己的人,比如打对方、用刀捅对方,也可能会“逃跑”,比如跳车、在车厢乱跑,也可能寻求“帮助”,比如报警等,也会出现行为紊乱,乱扔东西,乱拿别人东西,行为无目的性,自言自语,披头散发,胡言乱语,伤害自己等。

广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张柏芳曾接诊过数例旅途性精神病患者,其中有一部分人本身就有非器质性(即不是因为脑部损伤引起的)精神病。患者有一个共同点,“发病的时候呼吸急促、心跳较快,有的达到每分钟90-左右。手心脚心出汗、坐立不安。”发病时,病人完全失去意识,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发完病后有些人会“断片”,忘记自己刚才的行为举动,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旅途性精神病应该如何治疗?

 

1.对主动向乘务员反映有头昏、紧张、不安等表现的旅客,除耐心安慰外,改善患者所处旅行环境或条件,充分休息,同时可给予地西泮5mg口服,并注意观察,由专人监护。

2.当患者意识障碍较轻,无冲动或兴奋紊乱时,可给氟哌啶醇4mg口服,或氯丙嗪50mg口服,4~6小时一次,同时加强监护。

3.当患者出现恐怖性幻觉、错觉,或有被害妄想时,须注射地西泮剂。

其实很多人在旅途中会出现情绪烦躁不安、胸闷气短的情况,并不一定就是旅途性精神病。但如果同时还产生恐惧感、注意力不集中,感觉自己快要失控、崩溃、内心很混乱的时候就要留心,赶紧找个通风的地方休息,或者喝水吃东西。

患上旅途性精神病的人发病的持续时间也往往不长,停止旅行与充分休息后,数小时至一周内即可自行消除。

多数人只会出现暂时的负面情绪,一旦离开这个环境,平安回到家中,过一两天就会恢复。即便患上旅途性精神病,也无需过度担忧,该病较容易治疗,治疗也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一般几天就会痊愈,也有几小时就完全好转的,并且不会留下后遗症,也不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任何影响。

建议有精神病史的人下次出行应该提前计划,避开出行高峰。必须成行时,最好有家人陪同,以便及时控制和处置。此外,尽量为自己营造较舒适的乘坐环境,如选择软卧而不是硬座,并保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同时,避免长时间呆在同一个密闭空间,多走动,还可以听听音乐舒缓情绪。

猜你会看:

就医搜

看不见的儿童危机:儿童亚健康

就医搜

餐前or餐后?风湿免疫药物该何时吃?

就医搜

你知道吗?骨质增生其实是关节在“维稳”

就医搜

耳鸣久治不愈,或是错把"脑鸣当耳鸣"!

就医搜

癌症的“凶器”:恶性肿瘤细胞为什么会转移?

就医搜

你知道颅神经检查都检查些什么吗?

就医搜

房颤:突然“心动”背后的隐形杀手!

就医搜

洗牙到底是伤牙还是护牙?

就医搜

腿上爬满"小青蛇",静脉曲张莫大意!

就医搜

身体不适,医院就诊?

就医搜

肚子不饿也"叫":经常肠鸣究竟为何?

就医搜

腿抽筋并非都缺钙,或是身体在报警!

就医搜

人类进化史上的BUG:智齿之殇,拔还是不拔?

来源: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等网站作者:医院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apq.com/yzyy/15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