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多发季冬
中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与季节气候变化有关。一般认为冬季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入冬骤然变冷,寒邪入侵,可影响血脉循行。
正如《素问·调经论》说“寒独留,则血凝位,凝则脉不通……”。其次早春骤然转暖之时,正值厥阴风木主令,内应于肝,风阳暗动,也可导致本病发生。
加之原有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律失常,如房颤等,在上述情况下有加重的可能,继而容易诱发脑卒中。
在寒冷的冬季里,我们该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呢?1、要合理膳食:尽量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杂粮,减少钠盐的摄入量,这样有利于降压。
2、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到户外活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但是老年人出门要特别注意保暖,因为寒冷的刺激,常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从而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3、减少应酬,避免暴饮暴食,家中自备一个人体称,经常测测体重,以便控制食量,远离肥胖。
4、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做到定期体检,做好一级预防。
5、要掌握一些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当发现下述情况:眩晕、视物重影、吞咽障碍或一侧颜面麻木、一侧肢体麻木或活动不灵,重者尿便失禁、昏迷等要及时就诊,不要因为寒冷或怕麻烦而耽误了病情及治疗时机。
科普凡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机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可以称为中风。
所以,中风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在这里一般指的是脑动脉系统的缺血或出血。缺血性中风占中风病人总数的60%~70%,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还有一些病人脑血管没有真正堵塞,只是暂时缺血,也可以造成一过性脑损害的症状,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或“小卒中”。
出血性中风占中风病人的30%~40%,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由于脑内动脉破裂,血液溢出到脑组织内。
不论是缺血性中风还是出血性中风,都会造成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损害,因而产生多种多样的神经-精神症状,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治愈后很多病人留有后遗症。因此,中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
留意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等先兆中风现象。一旦小中风发作,医院诊治。
散风活络丸医保、低价药、独家中标浓缩丸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脉拘挛,行步艰难。
西医诊治范畴:
1、脑梗塞急性期治疗;2、脑梗塞恢复期治疗;
3、脑出血后遗症治疗;4、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本方组方中药材高达33味。按其作用可分为:祛风通络药、补气养阴药、活血药、助阳药、芳香化湿药、温化寒痰药、芳香开窍药等。重点在于通经络、祛风湿,辅以活血、息风化痰,开窍、健脾化湿之品,有主有从,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
使用方法适用人群使用方法
1、脑梗塞后遗症1日2次,每次1袋
2、有脑中风家族史人群秋冬季节预防中风,1日1次,每次1袋
3、脑中风先兆人群1日2次,每次1袋
4、脑出血后遗症脑出血2个月后开始服用,
1日2次,每次1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