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百问系列问答二

脑卒中的症状有哪些?

答:⑴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这是由于脑卒中供血不足,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所引起的。

⑵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甚至恶心呕吐,或头痛头晕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同,程度加重,或由间断变成持续性。这些征兆表示血压有波动,或脑功能障碍,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兆。

⑶面、舌、唇或肢体麻木,也有的表现眼前发朦或一时看不清东西,耳鸣或听力改变。这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的感觉功能的缘故。

⑷意识障碍,表现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也一反常态,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也有的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也和脑缺血有关。

⑸全身疲乏无力,出虚汗,低热,胸闷,心悸或突然出现打呃、呕吐等,这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

上述症状,不一定每个患者均有表现,但只要有症状出现,就是中老年人脑卒中警报,要特别警惕。此时,应让患者保持安静,及时卧床休息,避免精神紧张,尽量少搬动,最好就地治疗。必要时,应在患医院诊治。

脑卒中发病突然,事前都有哪些征兆?

答:在脑卒中发病前往往有许多先兆,比如,脑卒中发病前大多会有一次到多次的短暂脑缺血发作,俗称小脑卒中,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单眼或双眼看不清东西,面部或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说话不清楚,剧烈头痛等症状,一般发作仅持续几分钟便消失,极易被患者忽略。一旦出现上述先兆,常预示着大脑卒中的来临,医院求治,不可延误。

为什么说肢体麻木要警惕脑卒中?

答:在临床上常遇到有些中老年人,偶尔或持续出现半身麻木,有时还伴有口唇发麻、舌麻、面麻等,也未介意。自以为上了点年岁,这点“小毛病”算不了什么。直到麻木加重,甚至出现该侧肢体无力或瘫痪时,才追悔莫及,到医院检查治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主要是大脑的一侧半球,支配着对侧的面部、肢体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如果该侧的颈内动脉系统出现脑供血不足时,影响了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便会产生对侧肢体麻木,或有蚁行感,烧灼感等异常感觉

一般来说,中年以上的人,多开始出现脑动脉硬化,而且常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会进一步加重,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发生脑梗塞,如果梗塞灶较小,只损害了管理感觉功能的神经组织,则只能造成对侧躯体某一部位麻木或半身麻木。而有的只是短暂性脑供血不足,所以,只引起阵发性麻木。若缺血性脑组织进一步扩展,病变动脉闭塞的程度进一步加重,对侧面部、躯体的麻木可由局部扩展到半身;由短暂性麻木演变为持续性。病损区域扩大并损害了管理运动中枢的脑组织时,便可产生对侧肢体无力或瘫痪。因此,中老年人特别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患者,一旦出现肢体麻木,或同时出现面部麻木、舌麻、口唇发麻等感觉异常时,则预示脑卒中的先兆,不可掉以轻心,医院做相应的检查,如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脑CT等,并给予有效的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必要时做CEA或CAS,以避免脑组织病变的进一步恶化。

脑卒中症状出现后应该怎么办?

答:⑴如果发现出现脑卒中症状,要保持安静,卧床休息,通知周围人或家人,并且让了解病情的家医院提供详细病史。

⑵紧急拨打急救电话。尽快选择能医院。脑卒中最佳治疗时机是发病后3小时内,不能等待自我转好,以免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搬动最好用担架,途中避免颠簸。

⑶家庭紧急处理。如果家里有血压计的话,测量并记录血压。注意不要给患者用一些不能确定的药物以免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或者因为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问题造成呛咳、误吸,增加治疗的麻烦。

影像学检查对脑卒中患者的意义?

答:影像学检查对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快速判断患者有无脑出血、脑梗死。CT检查能够迅速准确发现脑出血,是脑卒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MR检查不仅能够早期发现脑梗死,还能够提供脑血流灌注、组织代谢等功能信息,对脑卒中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apq.com/yzyy/14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