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急救刻不容缓
好心人霍艳风、王璠、张春叶等人在澡堂急救晕倒病人,近段时间来被许多居民交口称赞。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10月20日晚下班后,霍艳风、王璠正在矿澡堂洗澡,她们旁边另一个正在冲淋的30来岁的年轻人毫无征兆地突然晕倒在地,脸色煞白,昏死过去。
旁边的几个人被突如其来的状况吓得不知所措,情况十分危急。霍艳风、王璠见状,亳不犹豫地伏下身子,用手掐住了晕倒者的人中。霍艳风和王璠一边掐住年轻人的人中,一边大声喊叫:“醒醒!快醒醒!”稍远处的张春叶听到喊叫声后,循声跑来加入到急救当中。已退休的张春叶阿姨凭着自己多年从医的经验,熟练地帮助晕倒者做着心肺复苏。
通过紧急抢救,年轻人几分钟后慢慢苏醒过来,大家发现晕倒者手脚开始抽搐。他们又呼来周围围观的群众,安排大家上上下下、来来回回为晕倒者按摩全身,同时慢慢把她扶起,众人齐力把晕倒者抬到浴室门口的凳子上,这时张春叶喊着:“年轻人需要喝一些糖水。”好心人陈爱华跑出澡堂为年轻人买来了冰糖雪梨。年轻人喝了几口后,嘴唇由黑紫微微泛红。大家悬着的心才慢慢放松下来。
年轻人断断续续的说,“谢谢……谢谢……”。就在这时霍艳风、王璠用最快的速度穿好了衣服,准医院进行检查。
在场的人都齐声夸奖她俩真是个好人,如果不是她们的及时抢救,说不定会是什么后果呢。
霍艳风、王璠片刻不敢耽搁,开医院急救室,检查、输液、吸氧。年轻人的脸渐渐红润起来,这才问了她家人电话,不一会,年轻人父母过来了,霍艳风、王璠交代了一番后,悄悄的离开了。
危难之时伸援手,助人为乐品德高。面临危急的紧要关头,霍艳风、王璠、张春叶这些朴实的人用自己的行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了及时的救助,赢得了在场群众的赞扬,为我矿文明风尚的形成又一次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
10-2.老人浴室突发脑出医院
10月9日,国庆节刚过,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氛围里,女堂门岗韩小蒲、冯丽芳、刘圆圆正在开心的聊着节日里的趣事。上午10点多,突然听到更衣室里有人喊叫:“有没有人,看澡堂的人,快来”。一个老人披着毛巾,冻的不停的颤抖,满脸惊慌的站在更衣厅门口,“快,快去看看,有个老婆坐在地上……”。
当天天气较冷,洗澡的人稀稀拉拉,总共也不到十个人,位于第三排第四个淋浴下的地上,坐着一个人,该人靠着墙壁,两腿伸直,耷拉着脑袋,右手不停的在地上“搓来搓去”,冯丽芳等三人蹲下来,撩起头发,只见她六十多岁的样子,眼睛紧闭,口水顺着嘴角不断流出来。作为带班的冯丽芳意识到情况不妙“不要动,医院打电话”。有几个洗澡的人听到后好奇的围了过来,“好像是北小区19号楼的……”有人认出了老人。
当天值班的正好是分管女堂的副队长闫纪梅,接到汇报后,慌忙跑了进去,学过护理的她非常明白老人的病症,赶紧说到“小蒲你去门口等救护车,丽芳你去给家属打电话,”她有序的指挥着。
很快救护车来了,在医院救护人员的指导下,她们把老人慢慢放在担架上。但家属还没有找到,也无法找到老人的衣服,情急之下,闫纪梅拿来了自己值班室的被子,给老人盖在身上,并帮忙抬上了救护车。
她们的行动为老人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10-3.深夜遇水患众人来救助
10月12日凌晨3时30分,正在单位值班的中区15#楼47号的陈立芳被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惊醒,这才得知自己家中漏水,将楼下44号家淹成了水帘洞。由于陈立芳爱人在赵庄矿工作,自己当天又在单位值班,家中暂时无人,无法得知漏水的具体原因。于是,陈立芳告知楼下邻居可以联系,同住15号楼67号的父母,那里有备用钥匙。得知消息,楼下住户赶紧联系15#楼楼长李兰弟,正在熟睡的李兰弟接到电话,赶紧起身穿衣,一路小跑,来到陈立芳父母家,讲明事情原由,与其父亲一同赶往漏水的47号家。刚进单元门就看到一滩水,再往里走,只见水顺着楼梯扶手往下流。大家踩在水里上楼,越往上走水越大,走到四层时,只见楼道内满满的到处是水,看到水顺着陈立芳家的门缝朝外喷着,不时还能听到“呲呲”的水流声。陈老先生赶紧打开房门,一股冰冷的水,一下喷了出来,站在门口的陈老先生险些摔倒,往里一看,屋里已有半尺深的水,家里原本放在地上的塑料凳子、垃圾桶都飘了起来。
情急之下,楼长李兰弟赶紧给小区物业经理李雪燕打电话求助,十分钟后,物业的水电工就赶到了现场,将整栋楼的供水总阀门关住。紧接着又来了3名工作人员,穿着雨靴,带着笤帚、水桶等工具,进门二话不说,马上就开始紧急排水。水电工经过检查,发现陈立芳家装的净水器水管破裂,立即进行了修理。李兰弟、李雪燕、其他人员马不停蹄地忙乎了一个多小时,才将水管修好,积水全部排净。
就在此时,陈立芳也从单位赶了回来。看到家中积水已被清理干净,万分感动,向大家表示感谢后,他来到楼下邻居家,看到流水把邻居家的壁纸和家具底座都泡湿了,道歉的同时表示给予赔偿,但邻居婉言拒绝:“远亲不如近邻,都不是故意的。”
事后,陈立芳说,“这场意外虽然让我们大家都受了惊,但我们感受到了小区的和谐和浓浓温暖。如果没有小区楼长、以及物业工作人员的帮忙,我们家里的积水不知何时才能排完,自家和邻居家的损失都可能会加大,真不知该怎么感谢大家呀……”
启示:当下很多人都说住在钢筋水泥筑成的单元房里,邻里之间既熟悉又冷漠,但通过陈立芳家漏水的事件,不仅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社区的融洽、友好和温暖,而且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远亲不如近邻”呐!
10-4.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只要有“心”,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会去善于发现和解决。
综采一队安全副队长侯小麦,无论在井上还是下井跟班,他都会在工作中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和查找问题的症结,而且会想尽一切办法把问题处理的妥妥当当。
井下生产过程中,工作面两巷需要重复的支柱和回柱,支设好单体柱以后要将柱头进行铁链固定,而单体柱的柱高在3.15米,大多时候都是采用自制的铁楼梯和铁凳子进行作业,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不能像在地面一样平整。侯小麦在XV工作面跟班过程中,发现端头维护工在干活时,梯子一晃差点从上面掉下来。他看在了眼里。“就不能把梯子改进一下?”这样多危险。工作的间隙,他和端头工一起在探讨着怎么改进,一边拿尺子量着尺寸,一边用笔和纸画着草图。
上井后他没有急着去洗澡,而是一头钻进加工库房和电焊工研究起加工特制梯子的事。“梯子的上端制作两个挂钩,和三用阀的尺寸匹配,挂在单体柱的三用阀上,底部做成卡位状卡住单体柱,防止梯子左右摆动。还要求梯子不能太重,人来回搬运不方便,也不能太单薄,人站上去不牢靠,挂钩要求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这样挂到柱上方便摘取”。通过反复的比对和试验,当特制的铁梯运到井下,经过使用后,不但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更是有效提高了安全工作系数。
无论做任何事情,只要自己不忘初心,心怀感恩,平时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一心为公,用心做事,树立标杆,做出样子,就能得到大家的好评。
10-5.发挥专业特长,助推安全生产
外运车间生产乙班目前有12人,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但是工作经验丰富,在工作能够发挥老同志多的优点,严格执行规程,及时处理各类隐患,工作认真负责。韩雪忠就是外运车间生产乙班的班长,对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平时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后,总爱琢磨点问题。
韩雪忠长期在机电班组工作,自从成为生产乙班的班组长后,时间一长,就将这点特长用在处理隐患上,在岗位上看见什么隐患,回来就和同事们讨论一番,时间一长同事们都知道他就是这样的人,就主动帮助他出主意,解决了不少岗位难题。
在岗位巡检时,韩雪忠看见装车班的老秦在机头的槽钢上面向溜槽里观察,韩雪忠主动的跑过去问干什么;老秦说,的堆煤保护在溜槽里,煤量大时堆煤保护起作用,导致皮带停车,处理堆煤时,人员需要将堆煤保护周围的积煤清理干净,才能开车。所以我才站在这上面,清理一下堆煤保护周围的积煤后,才能开车;韩雪忠说,这很危险呀,老秦说,是很危险,不过目前就只能这样呀!老秦走后,韩雪忠就在机头转了几圈,细心观察机头的结构,
机头溜槽正前方为溜槽固定架,职工在处理溜槽内缓冲板上的积煤时,需要站在溜槽固定架上,固定架为槽钢,比较狭窄,站在上面处理溜槽里的积煤时很容易掉下来,增加了作业的不安全因素。回去后钳工班长商量了一番,第二天在机头正前方焊接一块平台,在平台周围安装护栏。这样,就有效解决了职工站位狭窄的问题,给职工在处理溜槽内积煤时提供了方便,处理了隐患,降低了安全隐患。
后来,韩雪忠在岗位上碰见了老秦处理溜槽积煤,老秦说,小韩,还是你上心呀,现在这多方便,又安全。
外运车间有19条皮带,承担着将煤仓里的煤炭装车的重任。皮带长,负荷大,运转时间长,运行速度快,托辊容易散轴,需要经常更换。这也是钳工组经常干的活,几乎每天都有,所以,换托辊这个活,是让钳工组十分头疼的问题。每每更换一个托辊,需要二个钳工配合,肩扛手拽,费劲不说,还相当费时。换托辊多时,还得停下其他检修活,来专门来换托辊,有时候甚至影响生产。有几次,换底托辊时,还很危险;韩雪忠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有空就跑在岗位上,就天天琢磨这个事。在岗位上没事了,就研究那个托辊和皮带之间的关系。画了多少草图,想了无数个办法,制作了托辊架的专业工具。利用杠杠的原理制作了专业的更换托辊工具,使皮带和支架顺利分离,换托辊就变成了简单的事情;从此,钳工组再也不用为换托辊发愁了,见了韩雪忠就说,你还是回来钳工组吧,其实,韩雪忠在钳工组工作多年。
老韩你也是老钳工了,想不到你真琢磨出效果了,现在换托辊省事省力,车间主任卢小龙说,我们处理隐患就要从根子上来处理,这样,咱们车间干活就更安全了!
在配煤巡检时,正好赶上老秦在冲洗皮带走廊,一会冲洗完一截,需要翻越皮带,到南侧去取下水管,到前面的接水口上接住水管继续冲洗;韩雪忠正好也在,看见老秦翻越皮带,就拦住老秦,不让跨越皮带;老秦说,我们办了停电手续,可以在跨越皮带,水管的出水口在南侧,必须去才能更换水管呀!你原来也是钳工,把水管接到北侧我们就很方便了!韩雪忠只好放行,可是跨越皮带多了,既不方便,又比较危险,弄不好造成伤害;回来后和组长王进明商量,.走廊冲洗水管阀门接口在皮带里侧,接水管不方便、存在安全隐患。我们在皮带里侧阀门处接出一个水管固定皮带外侧,接出一个阀门、这样就解决了冲洗厂房的安全隐患。钳工组长王进明向车间汇报后同,就和钳工组的成员就对冲洗厂房的水管进行了改造;从此,在配煤厂房里冲洗皮带走廊即快又方便。
发挥专业特长,助推安全生产工作,外运车间生产乙班班组长韩雪忠就是这样一个人,总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之余,主动处理生产中的隐患,爱从根子上想办法处理隐患,受到同事和领导的夸奖,每当这时,他总是说,就是一些小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都是为了外运装车的顺利进行!
10-6.还是近邻亲
工程管理部的任丽芬,家住城里的一个小区。好聊天的任丽芬,熟悉周围邻居的家长里短,婆婆妈妈的很多事。有时为青年单身男女拉个线,有时帮年轻的小夫妻照看一下小孩,有时为忧虑的老大妈宽宽心。
坐在我对面的任丽芬,一早上班就哈欠连天,我问她,这是怎么了,原来是这么回事。
昨晚睡到半夜,听见“咚咚咚”急促的敲门声。从猫眼里,丽芬看到是隔壁邻居两岁小男孩的妈妈,从她慌张的动作中,看得出家里一定有什么事需要帮忙。丽芬刚打开门,孩子的妈妈说:“姐,我家孩子发烧,我该怎么办?”丽芬穿好衣服,说:“走,看看去。”丽芬随着年轻的妈妈,来到了床边,一摸孩子的头,果真烧得不轻,偶尔还抽搐两下。这可真吓坏了年轻的妈妈。丽芬很果断,“走,医院。”
年轻妈妈,心里有些不安,“可家里就我和孩子,他爸今晚值夜班,爷爷奶奶回老家走亲戚了。”
丽芬二话没说,“走,医院,我开车,你报孩子。”
医院,停好车后,丽芬在前面快步走着去挂急诊号,年轻妈妈在后面抱着孩子往儿科住院部跑去,随后,丽芬也拿上急诊号跟在后面。她们一前一后来到儿科住院部,经医生检查,孩子是急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发烧,需住院。年轻妈妈照看着自己的孩子,丽芬忙前忙后办住院手续,找护士给孩子输液,拔针。经过一夜的忙碌,孩子的烧退了,天也亮了。丽芬给她们母子两个买来早饭,她上班的时间也快到了。她跟孩子挥了挥手,悄悄离开了病房。
10-7.执子之手携一生社区服务暖人心
王陈福师傅的老伴脑出血后瘫痪在床已经十二年了,王师傅就端屎端尿的照顾了十二年。
人们总在菜市场碰见王师傅,他个字不高,走路也不太利索,人却很热情,很愿意与人聊天。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王师傅的老伴卧病在床已经十多年,三个儿子都工作忙,家里的里里外外都是他一个人忙活。说到这,王师傅皱了皱眉,其实他自己也是一身病,在王师傅胸口的位置有一道一尺长的疤痕,歪歪扭扭的,狰狞的爬在王师傅的身上,我们看见后,忍不住心疼。他说,这是胃出血以后切除了三分之二的胃造成的疤痕,现在已经没有大碍了。可毕竟已经年过古稀了,身体也不好,前一段,自己也是脑出血住院,这两天刚回来,脑出血导致走路腿脚不便,现在出门买菜也是不方便。自己住院的时候,老伴没人照顾,就跟着也住了院。王师傅退休工资三千多,仅仅医药费这一项,就要花掉两千多,加上日常的柴米油盐开销,他们被迫成了“月光族”。可即便如此,当我们询问二人生活中有什么困难的时候,王师傅乐呵呵的说:“没有困难!都能克服!”可我知道,对二人来说,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做饭问题,儿子、儿媳有时候能做好了送过来,有时候也特意过来做,可是一天三顿啊!儿子和儿媳有时候跑不过来,这个时候,王师傅就要出门给老伴和自己买点面条。老伴总担心,王师傅腿脚不便,出去摔一跤可是大事!
听说这个事情以后,小区的志愿服务队伍就对王师傅一家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