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在神经内科的应用一

高压氧治疗在神经科方面的应用愈来愈广泛,特别是对急性脑缺氧、一氧化碳中毒、脑外伤、脑炎、脑血管病等有较好的疗效。大量医疗实践还证明高压氧对老年性疾病的治疗亦有一定的疗效,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一、脑梗死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血流供应障碍所致大脑局部组织发生缺血、缺氧,进而坏死、软化。临床上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且常伴有高血压。脑栓塞系指外来栓子经血液循环栓塞在脑动脉,导致相应供血区脑功能障碍。

1.有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心肌梗死等危险因素。

2.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和中风史。

3.突然起病,逐渐加重,1~3天达到高峰。

4.CT在24~48小时后可显示病变区低密度灶。

5.多无昏迷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可正常。

6.因梗死部位不同,常见有偏瘫、偏盲、失语、抽搐、昏迷等脑功能障碍症状。

1.调整血压

2.在脑梗死发病6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

3.抗凝治疗

4.防治脑水肿。

5.一旦病情稳定,即应进行康复治疗(如针灸、理疗等)。

(一)治疗原理

1.高压氧可迅速提高血氧分压、加大血氧弥散距离,恢复“缺血半影区”功能,缩小梗死范围。

2.高压氧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脑微循环,促进神经细胞的恢复与再生。

3.高压氧可控制脑水肿,防止继发性损伤。

4.高压氧可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兴奋上行激动系统,改善智力、记忆力,促进苏醒。

5.高压氧可刺激病灶区域内毛细血管新生,促进侧枝循环建立。

6.高压氧可活跃脑电a波,对改善脑电活动有积极意义。

7.高压氧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调节NO的分泌,减少自由基的损害。

(二)高压氧治疗方法

高压氧治疗压力多采用0.2~0.25MPa,每次吸氧80min,10次为一疗程。首次治疗应以3个疗程为宜,休息1~2周后再进行2~3个疗程。本病的恢复期是一年左右,故应间断治疗一年。

(三)注意事项

1.脑梗死一经确诊,即应采用高压氧治疗,进舱时间越早越好。

2.高血压患者治疗时,应将血压控制在21.3/13.5kPa以下。

3.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4.重症昏迷病人进行高压氧治疗应有医护人员陪同。

5.首次治疗升、减压速度要缓慢。

6.治愈或好转的患者,每半年还应接受1~2个疗程的高压氧治疗,以巩固疗效。

(四)疗效Saltzman等使用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25例,结果20例有效,5例无效。有效率80%。郝鸣政综述了国内公开报道的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压氧治疗情况,总有效率为82.3%。

二、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血液由破裂的血管直接进入脑组织中。

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另外脑内小动脉畸形,脑动脉瘤、脑动脉炎、某些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均可致本病。

本病多在情绪紧张、兴奋、排便、用力时发病。发病突然,多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严重者昏迷。血压多增高可达/mmHg以上。

神经系统体症:取决于血肿的部位和大小。

1.基底节区和内囊出血表现三偏征。

2.脑桥出血,昏迷较深,高烧,瞳孔针尖大小,四肢肌张力增强,交叉瘫痪或四肢瘫,双侧病理征阳性,死亡率高。

3.小脑出血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出血量大、速度快,病人可迅速出现呼吸、循环中枢受压,立即昏迷甚至死亡;出血量少可表现眩晕、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类似占位性病变。

1.保持安静,卧床休息。

2.积极抗脑水肿,降低颅压。

3.一般不使用降压药。收缩压>mmHg时,适当应用呋塞米或硫酸镁等,急性期过后(约2周),血压仍持续过高可系统应用降压药。

4.应将头抬高30°,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5.一旦病情稳定,即应进行运动康复治疗:瘫痪肢体进行按摩及被动运动等;失语者加强言语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一)治疗机理

1.高压氧可减轻脑水肿,迅速降低颅内压。

2.高分压氧可快速提高脑组织及全身缺氧状态,穿透力强,可切断脑细胞缺氧-水肿恶性循环,减少脑细胞变性坏死,促进受损细胞功能恢复。

3.高压氧可加速血肿的清除,加速胶原纤维、毛细血管的再生,促进病灶修复。

4.高压氧下可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提高网状激活系统和脑干的氧分压,加速意识清醒。

5.高压氧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含量。加强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的能力,减少再灌注损伤。

6.高压氧下可抑制细菌生长,利于对继发感染的控制。

(二)治疗指征

1.发病在6小时以上及次日颅脑CT显示血肿不见增大者。

2.试验性低压力高压氧治疗1~2次后症状未加重及CT显示脑血肿未见增大者。

3.脑血肿清除后的患者,只要病情稳定,无感染及新鲜出血征兆者,应尽早实施高压氧治疗。

(三)治疗禁忌证

1.已经发生脑疝、生命体征极不稳定者。

2.病人躁动、抽搐不能配合吸氧治疗者。

3.活动性脑内出血者。

4.有肺大泡及严重肺气肿,进舱有发生气胸可能者。

5.血压>/mmHg者。

(四)治疗时机

日本山口和郝鸣政主张出血6小时后病情稳定,症状、体征不继续加重,即可试行高压氧治疗,出舱后观察24小时,症状、体征不加重,颅脑CT证实脑血肿未增大可继续治疗。国内多数人主张出血后静止1~2周后开始高压氧治疗。

(五)治疗方法

急性期危重患者应尽量用多人舱,治疗压力为0.2~0.22MPa,吸氧时间为60~80min,初次治疗适当延长升减压时间,10次为一疗程,

(六)注意事项

1.应强调综合治疗,特别是常规治疗和护理,为高压氧治疗创造条件。

2.在行高压氧治疗时只能减少脱水药物次数,不能完全停用。

3.脑出血急性期应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舱内备抢救设施及药物。

4.治疗前详细了解患者咽鼓管通畅程度,以尽早处理。

5.升、减压速度要慢,昏迷患者由家属帮其做挤压外耳廓或托下颌在水平线上移动等调压动作。

6.重症患者由医务人员陪舱治疗,舱内继续常规治疗。

(七)治疗效果

郝鸣政统计国内脑血管病的高压氧治疗60余篇,其中脑出血例经高压氧治疗,治愈率17.6%,显效率32.4%,有效率41.5%,无效率8.5%,总有效率91.5%。田必孔等报道脑出血30例进行高压氧治疗,痊愈3例,显效9例,有效率18例,总有效率%。

三、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VD)系指由于脑血管循环障碍所致全脑或局部脑缺血引起的脑功能降低综合征,以痴呆为主要临床相的疾病名称。可发生于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连续急性脑血管意外之后,个别发生在一次严重中风后。

1.影像学表现以大脑皮质下及白质有多发梗死灶。

2.血管性痴呆后脑血流灌注普遍低下。

3.CT或MRI发现有白质疏松(LA)改变者,痴呆发生率>50%。

4.脑萎缩与血管性痴呆的严重程度也有密切的关系。

5.一氧化氮过量参与血管性痴呆的形成。

6.氧自由基与血管性痴呆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存在一定的关系。

7.VD患者有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管性痴呆尚无特殊药物治疗。

(一)高压氧治疗机制

⒈高压氧可增强有氧代谢、大脑功能,改善智力、记忆力及精神状态。

2.高压氧可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性,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

3.高压氧可恢复“缺血半影区”功能,缩小梗死体积,促进神经组织恢复与再生。

4.高压氧可减轻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减少自由基的损伤。

5.高压氧可调节NO的分泌。

(二)高压氧治疗的方法与疗效

1.彭昌鼎的研究中高压氧治疗方法是:压力为0.2Mpa,每次时间min,15次为一疗程,共两个疗程。治疗组有效率为60%,对照组仅为33.3%。

2.陈春富的研究中高压氧治疗方法是:压力为0.2MPa,每次时间min,12次为一疗程,共四个疗程。其疗效高压氧治疗组有效率为91.4%,而对照组为14.3%。

1.尽早治疗。

2.每次进舱前半小时服用脑血管扩张剂:尼莫地平。

3.综合治疗,同时服用维生素E、B1,氧酪酸。

四、老年性痴呆

痴呆(AD)是意识清醒的人出现全面认知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症。

1.遗传因素

2.神经递质学说

3.免疫功能紊乱,自由基损伤

4.营养代谢因素

5.脑局部损伤、压迫、综合损伤因素

6.中毒、缺氧相关因素

7.感染因素

1.记忆障碍

2.定向障碍

3.计算力、判断力、理解力明显下降

4.情感异常

5.行为异常

6.认知障碍

7.辅助检查神经心理测试、CT、MRI、SPECT等检测对诊断有帮助

1.神经递质有关药物

2.脑细胞代谢激活剂

3.脑血循环促进剂

4.钙离子拮抗剂

5.神经营养因子

6.抗氧化剂

7.抗精神病药物

8.康复、体育锻炼和智力锻炼综合治疗

(一)治疗原理

1.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增强有氧代谢,三磷酸腺苷增多,改善脑功能。

2.高压氧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分裂,加速毛细血管再生和侧支循环建立。

3.血小板的聚集率下降,血液黏稠度降低,改善微循环。

(二)治疗方法

压力:一般应用1.8~2ATA,每日1次,吸氧80分钟,10次为1疗程。一般需3个疗程以上。应定期重复治疗,以巩固疗效。

(三)注意事项

1.向患者交代治疗方法及解除恐惧心理。

2.舱内外准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及器械。

3.严格掌握高压氧治疗适应证。

(四)治疗效果

有学者报道高压氧治疗20名60~72岁老年病人,2ATA氧压下,吸氧80min,每日1次,经2~4周治疗后,全组高压氧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为:

1.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提示缺氧改善。

2.血液流变学检查:全血黏度及血细胞比容亦有所降低。

3.氧分压:动脉氧分压明显提高。

4.智商测验:观测智商IQ测验在治疗前后变化,提示4周疗程组对改善智商有一定作用。

5.病人主观感觉:有明显改善。

五、病毒性脑炎

由各种病毒侵犯大脑而引起的脑实质炎性病变称病毒性脑炎。

(一)前驱期症状:常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

(二)神经精神症状

1.意识障碍

2.精神障碍

3.抽搐

4.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症阳性

5.运动功能障碍

6.广泛或局灶性脑损害征

7.大多数病人有异常出汗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三)实验室检查

1.可发现血及脑脊液有炎性改变,周围血象中白细胞轻度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脑电图呈弥漫性高波幅慢波,以额、颞部显著。

3.CT检查可见低密度弥漫病灶,晚期可有脑萎缩现象。

(四)诊断前排除脑部其它病变,如颅内血肿及中毒性脑病等。

1.加强护理

2.对症处理:降温、止痉、减轻脑水肿

3.神经营养药

4.抗病毒治疗

5.及时处理受累系统(心肌炎、肺炎)

6.后遗症期针灸、推拿、药物及康复训练等。

(一)治疗原理

1.高压氧可增加血氧分压、氧含量、氧的弥散距离,促进脑细胞有氧代谢。

2.高压氧下椎动脉血流增加,兴奋脑干网状激活系统,促醒作用。

3.高压氧能降低颅内压,利于阻断颅高压危象与脑疝形成。

4.促进脑功能恢复,脑电波的慢波减少。

(二)治疗方法

压力采用2~2.3ATA,吸氧80min,开始每日2次,10~15天后改每天1次。

(三)注意事项

1.体温过高者,应采取适当降温措施后再予以高压氧治疗。

2.高压氧治疗应及早进行。临床验证,病程1个月以内治愈率可达60%~70%,有效率90%以上,死亡率明显降低。

3.伴有脑水肿者,减压时要注意颅内压“反跳”现象,减压速度宜缓慢,并加用脱水剂。

诚请长按并识别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北京哪家白癜风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apq.com/yzyy/11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