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定位
: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在腹中部,脐中央。
艾灸方法
1、大椎、至阳、命门穴循经往返灸和接力灸振奋督脉阳气。大椎、至阳、命门皆为督脉要穴,督脉主一身阳气。三穴合用,温督通阳,既有元阳资纳,又有肺卫阳气布散,从而上下内外皆相通达。患者可自觉热感沿头项背腰部督脉传导,灸至灸感消失。
2、肺俞穴双点温和灸肺俞是肺气输注于背部的部位,可治本脏之疾,具有补肺气、化痰、止咳的功效。患者可自觉热感透至胸腔或扩散至整个背部向上肢传导,灸至灸感消失。
3、神阙穴单点温和灸神阙为任脉禁针宜灸要穴,具有大补大元、益肾、纳气平喘的功效。患者可自觉热感透至腹腔,灸至灸感消失。
每次选取上述1~2组穴位,每天1次,每次每穴的施灸时间以灸感消失为度。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2~5天,共2~3个疗程。
特别叮嘱
1、艾灸治疗哮喘缓解期和慢性持续期哮喘均有满意疗效。如由其他心肺疾病引起喘息、胸闷、咳嗽症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2、饮食宜清淡,忌油腻,避风寒,有明确过敏史的病人应避免接触致敏原。
3、发时治标,平时治本。急性发作期以控制症状为主,应攻邪治标,祛痰利气。缓解期,应培补正气,采用补肺、健脾、益肾三法。
4、因患本病者多有过敏史或家族史,所以应注意对致敏原的预防。
施灸宜忌(一)宜
1、施灸前应详细告知患者操作过程,打消患者对艾灸的恐惧感和紧张感。
2、施灸时应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病情,采取舒适的体位,并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施灸时间应根据病情不同,个体不同而各不相同。要注意防止艾灰掉落灼伤患者,或烧坏衣服被褥等物。
3、施灸后必须将燃着的艾条熄灭,以防复燃。
(二)忌
1、不宜施灸人员婴幼儿、孕妇、术后伤口未痊愈患者。
2、不宜施灸疾病昏迷、肿瘤晚期、脑出血急性期、血液病、大量吐(咯)血。
3、不宜施灸部位感觉障碍、皮肤溃烂处,植入假体部位。
4、不宜施灸状态过饥、过饱、过劳、酒醉等。
5、灸后不宜事态灸后3小时内灸疗部位忌接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