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双流区妇女联合会2016年度好媳

为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大大关于“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继续积极探索,广泛深入地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重要批示精神”。

成都市双流区妇女联合会决定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家风”评选暨表彰会。

1活动流程

线上投票

(12月12日-12月25日)

线下表彰颁奖

(12月底:具体时间以通知为准)

2评比奖励

按照网络投票数从高到低,分别排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第一名获得彩虹电热毯、第二名获得彩虹暖手宝、第三名获得紫丁香茶壶一套、优秀奖获得女士围脖。

(冬风飕飕的,“围脖”小编也想要)

1谢长英

谢长英现年43岁,现住东升街道芦蒿社区双桂花园,她是邻里乡亲公认的“热心人”,她几十年如一日照顾77岁婆婆尹玉兰(因严重的腰椎盘脱落,加上糖尿病、高血压、行动不便,卧床在家)的事迹,在社区群众中知悉度很高。

关于“孝顺”,谢长英说:“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

2张光蓉

张光蓉现年51岁,现住五洞桥社区白衣小区,担任社区居民小组长及网格员。

婆婆罗淑琼今年87岁,原东街居委会书记,现在家中颐养天年,年事已高,身患肺气肿、支气管炎以及轻微老年痴呆症。她年轻时朴实的生活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为人和善的优秀品德,给张光蓉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积极影响。张自从成为罗淑琼的儿媳妇,便已把老人家当做自己的亲妈妈一般看待,老人家年龄越来越大,身体每况愈下,张光蓉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关于“孝顺”她说:“我一定要尽到作为后辈的责任,尽好孝道,让婆婆的晚年能够更加舒适的度过”。

3刘洪英

刘洪英现年47岁,中共党员,现住公兴街道荷香苑小区,她自幼就是一个善解人意、敬老爱幼、和蔼可亲的女孩.

公公张远银74岁,原是一名社区干部,因严重的脑淤血偏瘫,行动不便,卧床在家。刘洪英执着地挑起侍奉老人的重担,合理安排公公的生活,饮食起居精心照顾;家里无论遇到什么难心事,她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面对老人时永远是一张微笑的面孔,一伺候就是十几年。关于孝道,《论语·为政》中有这样的阐述——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孝”的真谛是“色难“,即子女对父母能经常保持和颜悦色才是真正的“孝”,而这是最难做到的。

关于“孝顺”:刘洪英用行动诠释了“孝”的真谛“色难”。

4龚仁勤

公兴街道双塘社区1组的龚仁勤,平凡而不平庸的一个人,她用她的实际行动改写了“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一说法。

她的公公徐国东,自年起,便瘫痪在床,说话口吃、手脚僵硬,吃饭、穿衣、梳头、起床这些最简单的事都不能自理。公公生病至今已六余年,龚仁勤一直待在公公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从不言弃。有次内侄结婚,要到娘家帮几天忙,她硬是把公公带到了娘家。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徐国东老人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

关于“孝顺”,龚仁勤说:“家有一老就是活宝,我们也要老呀!公公就是我的亲爸我只是做了一个女儿应该做的”。

5陈淑芳

陈淑芳现年49岁,普通群众,现住黄甲街道王家场黄瓦居安置小区,年带着一个女儿与社区37岁“高龄”的单身青年肖家福。

肖家福让她再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虽然肖家并不富裕,但她很珍惜这段婚姻,想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一份属于自己幸福。公公肖太明因早年持家过于劳累,身体虚弱,病痛不断,整天卧床在家。陈淑芳全心照顾虚弱多病的公公,再忙也要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再累也要让老人吃好穿暖,合理安排公公饮食起居,从没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

关于“孝顺”她说:“孝敬老人是份内的事,我只希望公公有一个好身体,这就是我们做儿女的福气呀”。

6饶乾明

饶乾明出生在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现年79岁,年4月因瀑布沟水电站修建工程,从老家举家搬迁到现在的居住地双流县黄甲街道长埂社区三组。

高龄婆婆“饶正秀”,年3月去世,享年岁。婆婆生前的照料都是由媳妇饶乾明承担,婆婆年纪大了脾气有时候挺古怪,饭菜不合口、动作慢了点还会骂她几句,说些不好听的话。饶乾明有时候也一个人躲到房间流眼泪,但饶乾明对高龄婆婆“饶正秀”的照顾算依旧无微不至,数十年如一日,一直伺候到给老人养老送终。

关于“孝顺”她说:“我其实没做什么,只是觉得应该对婆婆好,照顾好她的生活就是我最重要的事情”。

7潘宝富

潘宝富今年65岁,是黄龙溪镇古佛村的一名普通家庭妇女,有一个三代同堂的4口之家,一个儿子一个儿媳一个孙女。儿媳娶进家门十几年来,婆媳从没红过脸,吵过嘴,关系相处融洽胜似亲娘,这些都是被全村人津津乐道的事情。邻居们都称赞潘宝富是一个通情达理、持家有道、爱护晚辈、婆媳关系相处融洽的好婆婆。

她的心愿:“孩子健康,全家平安,和和睦睦过日子”。

8陈明英

陈明英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现年40岁,黄龙溪镇古佛村居民。陈明英婆婆今年66岁,患有乳腺癌一年多,年龄大身体弱,经不起手术折腾靠化疗和吃中药来医治。

她生活上尽心照料婆婆,每天都要给婆婆煎药、喂药、上药,有时婆婆痛的难受就特别温柔的揉揉。时常跟老人唠家常,一起回味老人家一生的经历,在精神上给老人家以巨大的安慰。

关于“孝顺”她说:“我要珍惜和婆婆剩到的相处日子,让婆婆感到幸福和快乐,尊老、敬老就是尊敬自己”。

9杜秀玲

杜秀玲现年44岁,现住黄水镇长沟社区4组。她伺候残疾公公的感人事迹,为社区群众所称道。

公公徐洪全,现年78岁,一直就是视力一级残疾,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长期照顾。杜秀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定期给公公洗头、剪指甲、洗衣服、换洗被褥。亲自给公公穿衣服、梳头、洗脸、端荼送水,精心照料。

关于“孝顺”她说:“孝顺屋里老人,是我们该做的事情”。

10刘成芳

刘成芳同志,现年53岁,双流区金桥镇岷江村一组居民,她任劳任怨照顾双目失明婆婆,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其感人事迹在金桥镇广为传颂。

刘成芳的婆婆在六十岁时双目失明,言语不清,行动不便,全靠刘成芳夫妇照顾护理,刘成芳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就在婆婆的病床前铺设了一张床,和丈夫一起共同帮助婆婆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倒大小便。每天都重复着这些繁琐而又必须的护理步骤,十多年如一日。

关于“孝顺”她说:“她给予我丈夫生命,现在谈定了,但给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劳动与付出,得到了她的认可”。

11龚志琼

龚志琼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从小好学上进,儿时她比身边的很多同龄人都要优秀。

她忠厚老实、勤俭持家、乐于助人,长年伺候年迈婆婆和半瘫痪丈夫的感人事迹,同她打过交道的人无不交口称赞。

龚志琼与丈夫婚后育有一子,起初两人一起在九江兽防站工作。年12月,丈夫突发脑溢血,两个多月后才逐渐苏醒,但丈夫再也站不起来,虽然语言能力慢慢恢复,但左半身完全失去了知觉处于瘫痪状态。龚志琼成为了家庭主要的经济支柱,挑起了照顾年迈的婆婆和瘫痪的丈夫生活重担。

关于“幸福”她说:“我只希望家人有一个好身体,一家人快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她是婆婆心中的好媳妇,丈夫心中的好妻子。

12吴桂蓉

吴桂蓉是九江街道通江6组一个普普通通的居民。和她接触过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乐乐呵呵的人。

她多年来用孝心伺候公婆,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家庭成员,用真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她作为妻子,做到了贤良体贴;作为母亲,她做到了慈爱善良;作为儿媳,她做到了百事孝为先。

关于“孝顺”她说:“我是潘家的媳妇,是潘家的半个女儿,照顾一家老小是我应该做的”。

13王志琼

王志琼现年53岁,双流区西航港街道湖夹滩社区2组居民。家里有7口人,上有公公、公婆,下有儿子、儿媳,还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孙女。在她的操持下,整个大家庭其乐融融,温馨和睦,是村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

工作生活中,夫妻二人尊老爱幼、团结邻里、乐于助人。

家庭生活中,每当发生摩擦时,他们都能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积极地解决问题。有邻居需要帮忙时,从来都是随叫随到,是大家心目中的“活雷锋”、热心肠。在工作中,王志琼既是丈夫事业的好帮手,又是得力的后勤保障,把家庭照顾的全面周到。

子女教育上,注重对子女的全面培养。

首先,自己工作兢兢业业,生活勤俭节约。其次,夫妇两人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德育人。每年特定时候,夫妇就会带着孩子一齐来到敬老院,探望老人,闲谈家常,让孩子们在为老人家送温暖、献爱心的过程中,耳濡目染习得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编者评语:好家风,和睦家庭人羡慕;重身教,敬老爱幼树榜样。

14熊小燕

熊小燕现年50岁,西航港街道九龙湖社区居民。熊小燕无微不至照顾患病公公20年,她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演绎了一个至真的故事。

公公张明书生病的20年以来,小燕都精心的照顾着老人,不但得到了丈夫和儿子、儿媳的支持、感恩,也得到了邻里们的理解和尊敬,更成了社区广大群众学习的榜样。在谈及“推荐好媳妇”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她,这个50岁,依然年轻、美丽的孝顺媳妇熊小燕。

关于“孝顺”她说:“看到公公患病难受,我也不好受,只是做些事情让他高兴”。熊小燕这个平凡媳妇的行为却温暖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真情故事感人至深。

15康忠连

康忠连现年40岁,协和街道骑龙3社居民,常年悉心照顾罹患癌症的婆婆的事迹让人感动。

康忠连一家从最开始的勤勤恳恳以卖菜为生,其乐融融。到年婆婆罹患癌症开始化疗,再到婆婆因病情恶化瘫痪在床,直至年3月,婆婆安详离世。康忠连都默默的承受着生活给予她的一切,不埋怨,不抱怨,向我们诠释了对家人的“爱”是不离不弃,用真心守护了一个幸福的家。

编者评语:她是一位勤劳的妻子,是一位慈祥的母亲,是一位孝顺的儿媳妇,她面对困难不卑不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6阿各

36岁的阿各是年从凉山州彝族自治区甘洛县嫁到永安镇梨园村5组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彝族媳妇。

年秋天,婆婆贾树彬老人突发脑溢血,人留下了后遗症,下半身基本瘫痪,细心的阿各不仅每天按时给婆婆准备一日三餐,还要一勺一勺的喂到婆婆嘴里,婆婆瘫痪在床,为避免长褥疮,阿各每隔两小时就会给婆婆翻一次身,因为半身完全失去知觉,老人经常把大小便拉在床上,阿各默默的为婆婆换被褥,擦洗身子。为婆婆的病到处寻医问药,四处奔波,为了给婆婆治病,阿各省吃俭用,好吃的东西总是留给婆婆。十年的朝夕相处,阿各从来没和婆婆红过脸,发生过争执。

编者评语:“如果要评选好儿媳,非阿各莫属。”

“好媳妇、好婆婆、好家风”

如果你喜欢他们

就请为他们投票吧!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效果
白癜风该怎样治愈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apq.com/jbyl/9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