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预防中风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医学家们正从各个方面探索中风的预防措施。
前兆症状1、眼睛突然发黑:单眼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是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
2、原因不明的跌跤: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共济失调与平衡障碍,而容易跌跤。
3、说话吐字不清:脑供血不足时,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
4、哈欠不断:如果无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现连续的打哈欠,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现。
5、精神改变:如嗜睡,或性格一反常态,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或出现短暂智力衰退。
6、流鼻血:经医学观察,高血压病人反复鼻出血,也可能会发生脑溢血。
预防中风在每年12月至来年1月的寒冷季节,脑溢血、脑梗塞病人发生脑卒中(中风)的比例非常高,几乎占到门急诊病人的两成。高血压是引起脑溢血、脑梗塞的主要病因,紧张、寒冷的“诱因”加剧了病情。
高血压病人最忌忽热忽冷。除了半夜起床解手,寒冷天从空调房间出外突然受寒也容易出事。冬天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者最好不要在寒冷中受冻,不宜开助动车等吹寒风,这样都容易引起血压明显升高,引发脑溢血、脑梗塞和急性心梗。[5]
患有高血压的病人冬天最须防范脑梗塞和脑溢血。当身体出现手肩发麻、头晕或反复发作的眩晕、走路不稳时,医院就诊。一旦发生突然失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昏迷,医院抢救。脑溢血超过40%就有生命危险。脑梗塞在发生3—6小时内抢救,比6小时后抢救的致残率减少40%以上。
专家提醒:中风重在预防。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须随时注意病情变化、防止复发。预防脑卒中的根本措施是:持续降血压、减轻体重、降血脂、降血糖、戒烟、开展适宜的文体活动、多吃水果等,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激动、暴怒,防治便秘,避免过劳。[6]
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经济、无害的新疗法、新技术——远端缺血预适应能有效的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
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是指对肢体某部位施加压力,造成缺血处理后,对远隔器官(如心脑等)在随后发生的严重缺血事件中有保护作用。国内外经过近30年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业已证实,不失为一种临床治疗的新方法、新技术,所以,年6月《柳叶刀》载文《远端缺血预适应转向临床应用》,倡议临床医生推广使用。
临床经验表明,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不仅对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效果,而且对一些慢性病的脏器(肝、肾、消化道、肺等)功能有改善作用,展示出广阔的治疗前景。
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操作简易、无害、价格低廉,但其机理复杂、奥妙、迷人。RIPC通过反复、短暂、局部的肢体缺血再灌注,释放出有益物质(如:腺苷、缓激肽、一氧化氮等)回流全身,从而诱导细胞内激酶级联反应,激活人体第三支神经内分泌APUD系统,进而活化细胞功能,同时引起抗炎症、基因表达和生理功能的改变,调动起体内强大的免疫保护机制,极大地挖掘人体潜能。
目前,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还未引起人们和有关医务工作者的皮肤病治疗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