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中医名称,西医又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是指由于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或全身血液循环紊乱所导致的脑组织供血障碍,是当今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
一、危险因素
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和糖尿病是公认的四大危险因素。
(1)高血压:血压越高,发生中风的机会越大,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的几率是血压正常人的6倍,大约80%的脑出血病人是由高血压引起的。
(2)高脂血症:血脂增高一方面使得血液粘稠,血流速度缓慢,供应脑的血液量减少;另一方面还可加重动脉硬化的程度。所以,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发生脑梗塞的特别多。
(3)心脏病:当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时,脑的供血量不足,会引起脑梗塞。当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有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发作时,心房内的栓子脱落流入脑血管,可引起脑栓塞。
(4)糖尿病:糖尿病常伴动脉硬化,而且血内葡萄糖含量增多也会使血黏度和凝固性增高,促使脑血栓形成。
中风的危险因素还有很多,与年龄、肥胖、气候变化、情绪激动、用力过猛、饮食不当、过度疲劳等都有关系。年龄越大越危险,55岁以后发病率大大增加。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也会增加中风的危险。
二、中风的先兆
脑中风的发病前1~2天有一些早期信号,医学上称为“中风先兆”,常见的先兆有:
(1)突然口角歪斜、口角流涎、说话口齿不清、吐字困难、失语或词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突然摔倒。这是由于脑供血不足,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所致。
(2)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这些症状表示血压有波动或脑功能障碍,是脑出血的先兆。
(3)面、舌、唇或肢体麻木,眼前发蒙,视物模糊,耳鸣或听力改变。这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影响感觉功能所致。
(4)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昏昏沉沉,性格反常,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缓慢或多语易躁,这也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所致。
(5)全身乏力,出虚汗,低热,胸闷,心悸或突然出现打嗝、呕吐等,多由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所致。
三、预防保健
(1)控制高血压,保持情绪稳定: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每天测血压1次,以指导降压用药,保持血压稳定。注意控制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等。
(2)合理饮食: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粗细粮搭配,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宜“三低三高”,即低盐、低糖、低脂肪,高钙、高蛋白、高维生素。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进食不宜太饱、太咸,须清淡。戒烟酒。少食辣椒、生葱、大蒜等辛辣刺激性食品。
(3)生活有节制,劳逸结合:从事脑力劳动者进入中老年后,要注意不要过度疲劳,做到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4)注意气象变化: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要做好夏季降温、冬季保暖等工作,以防中风的发生。
(5)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用力排便会使血压突然升高而诱发脑中风。因此,血压偏高或有脑中风先兆的老年人,应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秘结。
(6)警惕中风先兆:如果出现血压波动、头晕、头痛、手脚麻木无力等症状,医院检查治疗。当病人有短暂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发展为脑血栓。
(7)增强防病意识:病人和家属要掌握一些预防脑中风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脑中风的危险因素,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尽量注意,定期检查身体。
四、突发中风的护理指导
中风的发作,疾如风雨,迅如闪电。当发现家中老人发生中风时,家属应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如发现病人病情严重,或迅速昏迷时,脑出血的可能性较大。此时,可先将病人平抬至床上,头部垫一低枕,并将脸侧向一边。取下假牙,清除口鼻中的呕吐物及痰液。防止窒息。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常。若有抽搐,可将小毛巾垫于口中,防止设被咬伤,千万不要企图唤醒病人而摇动其身体和头部。同时,要及时联系救医院。
五、急性期护理指导
中风病人的急性期护理对疾病的抢救是否成功非常关键,可直接影响到预后情况。
(1)安静,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2)及时吸氧:中风病人都会脑缺氧,临床上常常采用鼻管给氧,操作时要注意病人的鼻腔是否畅通,保持鼻腔卫生。
(3)严密观察病情,如意识、呼吸、瞳孔和血压、脉搏、体温等。
(4)注意饮食和营养:一般发病后1~3日不能进食,因为刚发病的病人可有昏迷、呕吐等。勉强进食可能会导致食物吸入肺内造成感染,但必须有适量的静脉补液。3日以后仍不能进食者,要通过鼻饲保证营养的供应。
(5)定时变换体位:加强翻身,防止褥疮,保持功能体位,防止瘫痪肢体畸形。
(6)保持口腔卫生:部分脑中风病人因球肌麻痹致吞咽困难,长期鼻饲,同时食物残渣存留于瘫侧齿颊之间,细菌在口腔内大量繁殖,发酵和产酸作用增强,可引起口腔局部炎症、溃疡、腮腺炎等并发症,影响食欲及消化功能,甚至可致全身感染。为保持脑中风病人口腔清洁,湿润,防止口腔感染等并发症,防止口臭,促进食欲,必须认真为脑中风病人进行口腔护理。
(7)长期卧床的脑中风病人,由于体位关系,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加上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容易诱发肺炎,应定时改变体位,定时翻身拍背,刺激咳嗽,使分泌物排出。
(8)大小便护理:中风病人常有排便困难,可让病人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适当用缓泻药。对于尿失禁的病人,可以训练其按时排尿,建立条件反射。对于尿潴留的病人,若腹部热敷或针灸无效,可以保留导尿,但要尽量缩短导尿时间,并预防尿路感染。
六、恢复期的护理指导
医院抢救后,常遗留瘫痪、失语、意识障碍和智力障碍等后遗症。为了提高脑中风病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恢复期(1~6个月)与后遗症期主要靠家庭护理。家属要耐心对待病人,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脑中风病人因肢体瘫痪、失语或大小便障碍,常表现为烦躁易怒或悲观失望,家属要耐心开导病人,使之心情开朗,清除顾虑,保持乐观情绪,以利病情好转。
(1)中风病人宜食清淡、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补充蛋白质,并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天少于5克),忌食过咸、过甜及辛辣、油腻等食物。保持大小便通畅。饮食要定时定量供给,必要时经鼻饲供给。
(2)更换体位:经常更换体位预防褥疮、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尽可能给病人使用气垫床和海绵床、气圈等保护用具。每2~3小时翻身一次,注意保持皮肤和被褥的干燥、清洁。经常拍背,以利于痰液咳出及改善肺部血液循环,有效预防肺炎的发生。
(3)做好大小便护理:大小便失禁者,尤其应及时清洁,以免引起尿路感染。卧床会影响肠蠕动,引起便秘,可用开塞露纳肛。
(4)功能恢复:当病情稳定后,家属应尽早帮助病人进行语言训练及活动患肢,促进功能恢复。病人也可以自己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肢体活动,防止瘫痪肢体肌肉萎缩或关节强直,以便早日恢复语言和运动功能。
(5)按时服药:高血压是引起脑中风的主要原因,防止脑中风再次复发必须控制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应坚持服药并定期复查血压,最好家庭备有血压计,随时测量血压,调整服药量。服药期间要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情绪波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大喜大悲,防止血压突然升高。
(6)观察病情,随时就诊:家属应细心观察病情,当发现病人的神志不正常、语言或肢体功能逐渐丧失时,医院就诊。
供稿:神经科
白癜风有哪些危害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