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在哪?出血后有什么影响?
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在延髓和脑桥里有调节心血管运动、呼吸、吞咽、呕吐等重要生理活动的反射中枢。若这些中枢受损伤,将引起心搏、血压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如果脑干大量出血,经过治疗挽回生命后,仍然会遗留较重的后遗症。
如何预防避免脑出血?
“其实,只要找准病因,脑出血还是可防可控的。”高小平说。如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要按时定量,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不随意增减药量,防血压骤升骤降、加重病情;通过健康筛查,尽早发现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脑内动脉瘤等疾病,在没有发生出血之前通过介入治疗,能够非常圆满地解决掉这两种疾病,把出血病灶消灭在萌芽之中;找到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病因,再进行针对性处理,降低脑出血的发病几率。高小平提醒说,避免脑出血的发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戒烟限酒、适度锻炼,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太大;天气适宜时多参加户外运动,充足的阳光有利于维生素D的吸收;寒冷天气注意保暖;按时休息,避免劳累,多喝水;高血压患者在季节交替时,要注意做好血压检测,避免血压过高或者过低。脑干位于大脑下方,是大脑和脊髓之间的较小部分,呈不规则的柱状型。
发生脑出血后,后期康复非常关键
一旦发生脑出血,该怎么护理呢?高小平给出了10点建议:1.绝对卧床休息2周,头部可轻轻向左右转动,应避免过度搬动或抬高头部,四肢可在床上进行小幅度翻动,每2小时一次。大小便须在床上进行,不可自行下床解便,以防再次出血的意外发生。2.服用降压药物要按时定量,不随意增减药量,防血压骤升骤降,加重病情。3.脑出血患者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特别是发病2周内,应尽量减少探望,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避免各种不良情绪影响。4.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患者病程中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疼,例如头部胀痛、针刺样痛、剧烈疼痛等,这是最常见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好转,头疼会逐渐消失,因此不必过度紧张,要学会分散注意力,如听听轻音乐等。5.有些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躁动的症状,要采取约束带、床档等保护措施,防止患者自行拔除输液管或胃管,以及坠床等不必要的意外。一旦患者情绪稳定、不再烦躁,即可撤离对身体的约束,但床档还需时时加护,特别是睡气垫床的病人,严防坠床。6.长期卧床易发生褥疮,应加强翻身。按摩受压处,保持皮肤清洁干燥。7.脑出血患者的饮食要营养丰富、低脂、清淡软食,如鸡蛋、豆制品等。病人病情如已稳定,但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时,应采用鼻饲饮食。8.保持大便通畅,加强适度翻身,按摩腹部,减少便秘发生。禁忌用力屏气排便,防再次脑出血。9.病人出院后继续治疗,需要建立起长期服药的意识,定期复查颈部彩超、CVA脑循环情况等。10.要重视卒中后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医院动态,获取新鲜健康资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