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正当时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人了解到“冬病夏治”,知道气管炎、哮喘、慢阻肺等可以冬病夏治,其实冬病夏治的病种很广泛,可以包括一切虚寒性慢性病。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指在寒冬季节容易发病或病情加重的疾病,例如:慢性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冠心病、类风湿关节炎等。
夏治:指在病情缓解的夏季,辨证施治冬病,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症状。自然界在一年中有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变化,人体也相应地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气调神大论》)。中医认为冬病的发作或加重,主要原因在于寒邪为患或阳气亏损,冬病夏治的好处是,夏季三伏时令,阳气强盛,阴寒顿消,所以是冬季阳虚之病治疗的最佳时机。在此季节用药物内服、外敷、薰洗、灸疗、食疗等适当的方法扶养阳气,用天之阳、药之阳激发人身之阳,可谓是三阳开泰,以纠正人体阳气虚弱状态,达到预防冬病的发作或彻底铲除病根。
许多人都认为人人都可冬病夏治,其实不然,小编咨询了素有“西乡王一针”医院针灸科王清新主任,他说:冬病夏治并非包治百病,有其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包括:
1、感冒:感冒在春季多发,除在春天发作时治疗外,在夏季防治,可增强体质,减少其在冬春季的发作。
2、冠心病:多发于冬季,夏日养阳,可使心阳振奋,气血津液运行畅达,以达到减轻其在冬季的发作。
3、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范畴,多在秋冬季节发病。
4、类风湿关节炎:又称萎缩性关节炎,是一种具有关节炎变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寒冷、潮湿等常是其重要的诱发因素,故于冬季易于复发。
5、肩关节周围炎:中医学称之为凝结肩、漏肩风,认为是由于气血虚弱,外受寒邪所致,多在冬天发作或加重,夏季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另外,肢端动脉痉挛病、冻疮、痛经、足跟痛、男子阳痿,女子胞宫寒等也可进行冬病夏治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颈椎病等,这些病大多在冬季发生或加重。夏季,这些病都可借助夏季阳气的升发,辨证用药以鼓舞阳气,可取得较好疗效。
禁忌症:1.孕妇及两岁以下的婴儿。
2.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患者。
3.对贴敷药物成分过敏的人。
4.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的人。
5.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
6.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的病人。
最后,医院李鸿主治医师告诉我们了一些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1、贴药前,有过敏史的患者要告诉医生,可用脱敏胶布贴;2.做好心理准备。冬病夏治的疗程一般为3年,而且是一个辅助疗法,所以效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神奇。有些人只贴了一年觉得效果不明显就不再坚持,还有些人光靠贴敷,见夏天不犯病了就擅自停口服药,这些都是错误的。对慢性病而言,任何疗法都不可能治愈,或终生见效,患者应遵医嘱坚持治疗;3.敷贴当天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不要呆在过冷房间,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保持开窗通风,以利于药物吸收;4.可乘凉,不贪凉。根据《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无论是贴敷期间,还是在这之前,都要少吃生冷,如冷饮、西瓜之类,少吹空调、电扇,做好充分的身体准备,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5.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用清水冲洗局部,禁止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医院针灸科系省级农村特色专科,有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医师6名,今年的冬病夏治工作正在准备中,欢迎有上述适应症的患者前来咨询,咨询电话、
年三伏日:
初伏:7月13日——7月22日(农历5月28日—6月初7)中伏:7月23日——8月11日(农历6月8日—6月27)末伏:8月12日——8月22日(农历6月28日—7月初9)
王清新,西乡县首届名医,学科带头人,针灸科主任,主治医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陕西省针灸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委员会委员,汉中市针灸学会常委理事,从事针灸临床20余年,擅长运用娴熟的针灸、针刀、浮针技术及中药治疗颈腰腿痛、脑血管后遗症(脑出血、脑梗塞引起的中风偏瘫)、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头痛、失眠、神经性耳鸣、风湿性关节炎、腱鞘炎、肥胖症等。
李鸿,主治医师,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汉中市针灸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诊治脑血管意外(中风)后遗症,擅长诊治颈肩腰腿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