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文尔雅修女红,微笑轻言莲步生。闺秀原本当淑秀,谨言慎行爱老公。对于妻子,你或许有不同的看法,更是对心中的贤妻有不一样的标准,那么来看看下面几位贤妻,评选出你心中认为贤妻。
贤妻蒋菊英的典型事迹
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知道她的人、认识她的人都说:她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就是我们接下来要给大家讲述的主人公:牛场镇石板寨村石板寨大组的蒋菊英,一个为了家庭、公婆、儿女付出了很多很多的朴实的农村妇女。
公婆说:“有个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这话不假,蒋菊英的公公黎正华为视力残疾,婆婆卢小兰为肢体残疾,蒋菊英自年和丈夫结婚以来,她就面临着比一般家庭更为艰难的境况,但是她仍默默无闻为这个家任劳任怨的奉献着,只要老人有困难,她总是第一个出现在他们身边。随着儿子的出生,让这个家庭增添了很多的希望,但同时不幸也降临到了这个家庭,儿子患有脑瘫,这让一家人不知所措,更是让作为母亲的蒋菊英感到心痛和无奈,但是她没有放弃,和丈夫一道努力地撑起这个家。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就在蒋菊英和丈夫努力地支撑家庭的时候,灾难又一次的降临到这个家庭,年,蒋菊英的丈夫因意外身亡(当时的蒋菊英才30岁)留下残疾的双亲、7岁的脑瘫儿子和嗷嗷待哺的小儿子,面对这样的境况,年轻的蒋菊英忍不住放声大哭,以往再苦再难的日子,都有丈夫和自己一同去面对,顷刻之间,丈夫永远的走了、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丈夫是公婆唯一的孩子,这上有老、下有小的,自己该怎样去面对以后的生活,蒋菊英不想去想、也不愿去想,哭过之后,她就这样静静地躺在床上,不吃也不喝。看到儿媳这样的状况,家里的两个老人可着急坏了,他们请来了村委、儿媳的亲朋好友,一起劝说蒋菊英,无论如何要保重身体,孩子需要她的照顾。许是亲朋好友的劝说、也许是对老人和孩子的牵挂,蒋菊英振作起来了,丈夫走了,自己就是这个苦难家庭唯一的希望,公婆和孩子需要自己的照顾,无论如何,自己都要坚强起来,把这个家支撑起来。下定决心后,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又一年,公婆因有残疾,不能干农活,丈夫去世以后,蒋菊英就自己学着干以前丈夫才干的农活,犁地、打杷等,一次不会再来,一次两次三次,也不知道自己试了多少次,手脚上的茧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厚,凡是家里的累活都是自己承担,不仅如此,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她还从别人家租土地来种植,为的是增加家庭收入。老人、孩子病了,也是她一个人到处求医问药,看到蒋菊英自己一人苦苦地支撑着困难的家,也有好心人不断地给她介绍,劝说她重新组成家庭,但是蒋菊英说,重新成家也行,但是我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来这个家和我一起照顾我的公婆和孩子,只要他能够照顾好老人和孩子,我就同意。
年,经过好心人的介绍,本村的青年卢安平和蒋菊英走到了一起。重新组建家庭后的蒋菊英,为了和丈夫更好地照顾公婆,总是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净整洁,给他们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为了给公婆增加营养,她就隔三差五变着花样给老人做菜;为了排除公婆寂寞的心情,她经常去陪老人外出散心;每年过年过节,她都给两位老人里里外外换个新,老人嘴上说不要乱花钱,但心里乐开了花,总是乐呵呵的。都说儿媳妇难做,像蒋菊英这样的儿媳妇就更难,但是她的所作所为都让两位老人觉得无比的幸福,公婆经常这样说:“有蒋菊英这样的好儿媳妇,她既是我们的儿媳妇,也是我们的亲闺女,是我们前世修来的福分啊。”
俗话说:“家长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这些年蒋菊英所做的,她的家人都看在眼里。虽然她只是一个农村妇女,但她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她的孩子从小到大,她没有过多的唠叨,也没有家长式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着晚辈。她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她也有生病的时候,这时候,儿子总是一晚上不离左右,把她感动的直落泪。付出总有回报,儿子的孝顺都是她言传身教的结果。自己欣慰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慢慢长大,她的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蒋菊英不仅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同时她尊老爱幼、团结邻里、她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在炎炎的夏日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
贤妻曾树琴
年11月,曾树琴的丈夫突患脑出血,从此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
年,曾树琴与牛场镇西北街村大坪组村民罗龙举经相识、相知、相爱,组成了一个小家庭。婚后,两人夫唱妇随、恩恩爱爱,丈夫手勤脚快,包揽了家里家外的粗活重活,并利用农闲时间外出打零工补贴家用,曾树琴协助丈夫搞好生产,打点屋里屋外,两人夫唱妇随,勤俭持家。随着儿子、女儿相继出生,家庭更是充满欢声笑语,日子过得安心踏实,可惜好景不长,年丈夫忽然病倒。
年11月13日傍晚,曾树琴丈夫牵牛回家后,忽然昏倒,不能说话,曾树琴赶医院,由于病情严重,医院,经诊断是脑出血。医生告诉曾树琴说“情况非常严重,随时都有可能死亡”,并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她问医生“还有没有救,可不可以进行手术”,医生告诉她说“可以做手术,但是治好的可能性很小”,她说“只要有一点希望,都不能放弃”,她又问医生“需要多少手术费”,医生说“需要5万元”。虽然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但是曾树琴想“夫妻一场,不论如何都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丈夫死去”,于是她拿出了家里仅有的元钱,又向亲友借了元钱,为丈夫支付了手术费。手术后,经过2个月的住院疗养,丈夫慢慢的可以开口说话了,虽然右手、右脚从此瘫痪,但总算保住了生命。
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也有不少“好心人”劝曾树琴说“你才34岁,在这样的家庭待下去苦的是你自己,不如趁年轻,早点改嫁”,但是曾树琴没有动摇,她坚定地说“我不能抛下我丈夫不管,也不能丢下自己的孩子不要”。于是她毅然决然地承担起服侍丈夫、养育儿女、操持家务的重担,不说苦不说累,无怨也无悔。
为了照顾丈夫,供儿女读书,曾树琴想尽了一切办法,但是家住农村每天要服侍丈夫不能走远,只能靠山吃山,养猪、养牛、养鸡、种地,能多做些她就多做些。曾树琴每天早上天没亮就出门割草喂牛,等村里人出门的时候,她早就割完草去忙活其它的了,天天如此,早出晚归,忙完农活忙家务,一刻不能多歇。虽然总有干不完的活,可是她每天还是会按时招呼丈夫起床、穿衣、洗脸、吃饭、吃药、洗脚、捏腿、擦身,一点也不含糊。听说牛场西门桥有一个人病情和丈夫一模一样,在北京买药吃好了,她就找到那个人,问到了联系方式,借钱给丈夫买了药,每天耐心的弄给丈夫吃,不过还是没有效果。但是她总是不死心只要听到哪里有好的药材可以医治丈夫,她就会想方设法买来给丈夫试试。也会经常询问儿子在外生活状况,女儿在校学习情况,她总是教育儿女说“虽然我们家庭困难,但是你们要人穷志不穷,在校要好好学习,出了学校要好好做人”。如今她的儿子罗富进在贵阳打工,每月给母亲寄元作为家用,非常懂事。女儿罗富丽在福泉四中读高三,非常勤奋,成绩优异。
6年来,曾树琴勇敢地担起家庭的重担不说苦不说累,悉心照顾瘫痪的丈夫不离不弃,艰辛地养育一双儿女尽心尽力,用她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贤妻。
真情陪护真心之人大爱谱写人生之歌
——陆坪镇吴光会同志申报“十佳贤妻”先进事迹材料
提起罗贤儒,罗坳村的人都耳熟能详。他就是那位将半生时间献给教育事业,面对病痛折磨却以钢铁意志挑战生命极限的人民教师,人们所熟知的,还有那个默默地为他撑起生命中“半边天”、为罗坳村群众生产生活发展带来美好前景的女子。她,就是罗贤儒的妻子、罗坳村的党支部书记吴光会女士。
真心给家庭贫寒中历练韧性
吴光会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年轻时长相俊美,又读到高中毕业,可谓才貌双全,是村里不少男子倾慕的对象。追求者中条件好的也不在少数,她却唯独钟情于这个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孜孜不倦培育祖国花朵、照亮学子前程的贫穷教师罗贤儒。一间仅20多平方,破旧而且阴暗潮湿的土坯房就是他们的婚房,她毫无怨言。罗贤儒一心扑在工作上,废寝忘食,她深明大义。从子女出生到她当选罗坳村党支部书记,她一人挑起家中重担,照顾年迈的公婆和年幼的子女,从农业生产、生活起居、看病就医到子女教育,她都很用心很耐心很细心的去做好。她从事农业生产是一把好手,还会粮食加工,帮周边群众打米,注重房前屋后的绿化和卫生,是个公认的贤女子。
丹心献群众辛劳中提升魄力
生活的琐碎和艰辛,并没有让原本美貌如花的她变成“黄脸婆”,相反地,她却在真心陪护亲人、服务组民的过程中历练成了一个有爱心、有担当、有才能的“女强人”。她是罗坳村新二组组长,还兼任护林员、村支委委员,年6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光荣的当选为藜山乡罗坳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女同志,五年多来,她克服工作、生活上的各种困难,虚心向农村干部群众学习,徒步走村串户与农民交谈,听民声、察民情,极将群众呼声向相关部门和领导反映。在她的带领下,在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协调下,罗坳村有线电视安装难、用水难、基础设施、危房改造等呼声强烈的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村级基础设施及阵地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干塘、玉家山、撒瓦高产玉米示范带、烤烟示范基地等集党建、现代农业、土地流转、蔬菜基地、远程教育示范点于一体的党建综合示范点,成立的农机、金叶、民富种养殖合作社,切实带领罗坳村广大群众发家致富。
决心战病痛灾难中锤炼坚强
在村里,她是掌管一村大小事务的“女强人”,回到家,她还是那个悉心照顾一家老小的“柔女子”。可是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尽如人意的,年3月,吴光会在外出时发生车祸,右手臂断裂,手术后,医生叮嘱其注意保养。或许是老天要考验她,在她手臂未恢复、生活尚且不能治理时,又有一条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般传来:她丈夫检查出患有尿毒症,需长期住院治疗。得到这一消息后,吴支书没有怨天尤人,她坚强的正视困难,将丈夫送到都匀住院治疗,自己拖着一条残臂,医院、村委两头跑,练习用左手工作,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走乡串寨,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特别是年村里受暴雨冰雹袭击后,她一分钟都坐不住,坚持和其他干部一起查看灾情,组织生产自救,有一次她买好车票准备和丈夫到广州看病,听到上级领导要到罗坳村调研时,她退了车票,将工作安排妥当后才又赶紧陪丈夫去广州看病。
吴光会,一名普普通通的女子,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事业的重担,正因为她的无私奉献,她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人民调解员”、“优秀人大代表”,年1月还获得中共贵州省委“优秀党组织书记”称号,所带领的村级党组织也多次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现在的罗坳村,在她的带领下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吴光会,这位贤妻良母、“美女支书”将永远成为陆坪乡村一道美丽的风景。
家庭故事
南街小学教师钟家红
参选人:钟家红,女,汉族,生于年4月28日,出生于贵州省印江县,籍贯重庆江津。中共党员,于年8月参加工作,年9月至今工作于福泉市南街中心小学。在校期间从事教学教研工作,历任班主任,辅导员,教研组长,工作勤奋踏实,现就岗南街中心小学,任小学高级教师。曾多次发表相关教研论文及成果于省州级学科核心刊物,并在贵州省福泉市教育局主办的年度“感恩书信”大赛中教师组取得三等奖。多次辅导学生参加“祖国好、家乡美”故事演讲比赛市级一等奖、书信邮政杯征文市级优秀奖、科学实验创新竞赛镇级一等奖。继续教育“十一五”被市局评为优秀辅导员。参选人于年6月与丈夫李毅结婚,次年4月育有一子。丈夫李毅,汉族,生于年9月8日,出生于贵州福泉。中共党员,于年8月参加工作,年8月至今工作于福泉市农工局植保植检站,副主任工程师,主管植物保护及植物检疫工作,兼任市污染协调办副组长,为人踏实,工作兢兢业业,所承担的科研课题曾多次获省农业丰收一等获奖、二等奖。孩子李骏雄毕业于中南大学现在就职于瓮福责任有限公司技术处,副主任工程师。
我于年6月与丈夫李毅结婚,次年4月儿子出生,一家三口过着和谐美满的日子。夫妻互敬互爱,婆媳关系相处融洽。然而好景不长,年4月17日,过着幸福生活的一家人突然接到一个晴空霹雳般的消息,平时慈祥善良的婆婆突发脑溢血病危入院,住院期间,作为儿媳、妻子、母亲的我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经常在晚上放弃休息时间,无微不致的照顾病重的婆婆,医院医生的大力抢救终于把婆婆从鬼门关救了回来,出院后脑溢血的后遗症使婆婆半身偏瘫,生活不能自理。从此作为李家儿媳妇的我,无怨无悔的承担起了照顾婆婆生活的重担,经常利用周末节假日,与丈夫、儿子一道去探望半身偏瘫的老人,主动给老人洗脚、洗澡、换片、端粪端尿、打扫卫生,给老人讲学校里或社会上发生的趣闻轶事,讲笑话给婆婆解闷,丈夫平时工作繁忙,有时候在婆婆面前发脾气,我总是劝丈夫注意收敛,以免让婆婆生气。每年放寒假,天气寒冷,我和丈夫主动地接婆婆到家,把炉火烧得旺旺的,以免婆婆受冻,在我和家人的精心照料下,生病20年的婆婆没有生过一次褥疮,88周岁的婆婆不幸于今年4月24日去世,走时很安祥,在生病的20年里,我从来没有与婆婆红过一次脸,生过一回气。正是由我的孝心,使晚年生病的婆婆过得很幸福,李家的邻居都夸将我婆婆前世积德,说,“李家找了一个好媳妇,不是他(她)们的孝敬,李老太早就过世了,了不起,脑溢血病人能够活20年,可能是福泉瘫痪病人在世最久的了一位老人呢!”
除照顾生病婆婆的同时,二十多年来,钟家红老师在丈夫经常下乡开张农村工作的同时,承担起了教育子女方面的主要责任,把一个牙牙学语的孩童,手把手的教育成为为国家做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担任年级班主任、语文科教学、还担任语文教研组组长,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任课教师。在工作中任劳任愿,教学成绩斐然,所写的论文在省级专业刊物发表,所教的教学成绩经常名列镇级前茅。为此,学校特推荐我参加“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家庭”评选。
用爱筑起温暖的家
—记环卫站贤妻吴荣会事迹
吴荣会,现龄44岁,贵州福泉人,是金山环卫站的一名普通环卫工人。其夫,周金林47岁,无固定职业。她上赡养3个老人,下抚育一对儿女。她以一个普通女人的身份,用兢兢业业的精神投入工作,用无私奉献的爱筑起一个和谐、温馨的幸福之家。
自嫁到丈夫家二十多年来,她始终做到尊老爱幼,忠贞、贤惠,她用自己的一举一动赢得大家的信任。对待公婆,她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中华传统美德细心照料公婆,为老人排忧解难,为年迈的父母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对待儿女,她精心呵护,耐心教育,她是儿女的第一任好“老师”,为儿女的成长托起一片风帆;对待丈夫,她用淳朴善良支持着无业的丈夫养家糊口,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生活中温馨的港湾,在她身上无不展现了一个东方女性的善良和贤惠。
用爱践行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
结婚后,丈夫为了谋生,像很多年轻人一样选择到沿海地区打工,家里只留下吴荣会和一个呱呱坠地的小孩。为了让丈夫放心,她把住在乡下的公婆接到了城里和自己一起住,以便照料。她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就帮公婆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努力给他们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吴荣会的工资不高,但为了给公婆增加营养,她却毫不吝啬,每次发工资她都会给公婆买些营养品,还隔三差五变着花样给老人做菜;为了排除公婆寂寞的心情,她经常利用休息时间陪老人外出散心、跳广场舞;每逢过年过节,她都给两位老人里里外外换个新,老人嘴上说不要乱花钱,但心里乐开了花,总是乐呵呵的。都说媳妇难做,可她的一举一动都让两位老人深深体会到这个儿媳妇比自己的亲生女儿还要好,公婆经常这样说:“有这样的好儿媳妇,是我们前世修来的福分啊。”
今年1月,70多岁的婆婆感觉到肚子疼痛,她急忙带着婆婆到市一医进行检查,医院的诊断是感冒引起(肠胃)发炎,输几天液就会好的,医院一连输了几天的液仍不见病情缓解,吴荣会的心开始着急了,为了让婆婆快点好起来,她一个人带着体弱的婆医院进行检查,检查的结果是婆婆患有“胆结石”,需要做切除手术。做手术可就得住院呀,可自己的工作丢不得,谁来照顾婆婆呢?她把自己的烦恼向同事们倾诉,由于平时的热心,同事们都纷纷愿意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吴荣会代班。在婆婆住院的十多天时间里,她为婆婆洗澡,梳头,捶背,剪指甲,精心伺候,从不厌烦。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子不如有好儿媳妇,我家会会比亲闺女还亲。”如今婆婆已完全康复,公公也已是70多岁的老人,在她的悉心照顾下,两位老人身体健康、精神舒畅。邻居都说他们有福气,婆婆说:“这都是俺会会照顾得好”。而她却说,“爸妈,我孝敬你们、照顾你们是应该的,为什么非要让别人知道呢?”
用善行为儿女竖起做人的榜样
吴荣会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她深深的明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个千古不变的道理。为了让孩子长大以后做一个正值、善良的人。儿子从小到大,她没有过多的唠叨,也没有家长式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着晚辈。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小小年纪就充满爱心、孝心和上进心。目前已进入大学学习。人不是铁打的,吴荣会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她也有生病的时候,这时候,女儿总是一晚上不离左右,把她感动的直落泪。付出总有回报,儿女的孝顺都是她言传身教的结果。吴荣会欣慰的看着自己的儿女慢慢长大,慢慢懂事、成熟,心里说不出高兴。
用无怨无悔默默陪伴在丈夫身旁
丈夫说,“妻子的支持是我努力的动力”,丈夫无业,为了多挣些钱,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她了解丈夫、理解丈夫,为了全力支持丈夫,她几乎承揽了全部的家务。为了不让丈夫分心,她总是下班早早回家,洗衣做饭。当丈夫劝他要多注意休息,不要那么辛苦时,她总是笑一笑,从来不说累,结婚二十几年了,他们夫妻相敬如宾,成为邻居们效仿的模范夫妻。
在工作上,吴荣会一样的全身心投入,作为环卫清扫小组的组长,她把同事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无论谁有困难都毫不犹豫的去帮助。如遇迎接各种检查,领导要求加班清扫的时候,她总是一个人带头干着或独自揽着。有这样的好榜样,其他环卫姐妹能不积极工作吗,她的行为就足够能带动环卫保洁这个小集体啊。
吴荣会同志就像一棵大树,烈日里为家人送去一片绿荫,雨里为家人遮挡风雨,她把委屈埋进土里,把爱化作绿叶,没有表白,不求回报。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腼腆的一笑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呀”。最简单的话语,表达的却是最崇高的品质。吴荣会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孝顺的晚辈、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贤惠的妻子和一个最优秀的环卫工人最无私的奉献,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实际行动传承着中华传统美德。
投票截止时间:年3月2日下午18:00
白癜风医院昆明哪家好北京中科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