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但脑卒中病人经康复后,有大约60%的患者在第1年末可达到日常生活自理,因此,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家庭需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在最大程度地恢复生活功能。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如心肺功能降低、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和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增强患者的生活自信心和生活质量,同时预防中风复发。
家庭康复应该注意什么?脑卒中后病人容易产生焦虑、愤怒、甚至厌世情绪。家人应该对中风病人予以充分的理解,帮助他合理锻炼、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并且给予他信心和对生活的预期。提倡低盐低脂的营养饮食和爱好运动等习惯,能强化病人的康复意识,有利于纠正不良习惯,从而帮助功能的康复。脑卒中后多有腿脚不灵便等后遗症,容易跌倒。所以,在家中应当尽量减少杂物的堆积,地面保持干燥、防滑、有条件的可以在床边或厕所安装护栏防止其跌倒损伤。如何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常伴有说话不清、走路不利索等后遗症,尽早锻炼对于功能恢复非常重要。
1.说话不清楚的患者
一般来说,脑梗塞患者48小时后、脑出血患者在1—2周左右,可以考虑在床上做些针对性训练。可以尝试用图画学习卡片让患者练习发音,由单词到词组、由词组到简单句子。训练过程中注意强度适中、每次30—60分钟,每天1—2次。请以患者不疲劳为宜,并结合实物刺激等方法保持学习趣味性。
2.活动不利索的患者
为了促进功能恢复,可以协助他或教他用好的一侧手带动活动不利的手做下面的动作:
将手举起
抓握东西
上下、左右摆动
除了针对性的训练外,其他部位注意活动,防止废用性萎缩或功能丧失。每次训练以30~40分钟为宜,上下午各一次。
3.已经具备走路、跑步等能力的患者
活动方式以跑步、快走、保健操等有氧运动为宜,运动程度以心跳、呼吸有所加快但说话不吃力为准。保持每天30分钟左右中等量的运动能够比较好地稳定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对于康复训练,尽量在病人精力好,睡眠足的时候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可调整时间、频率。允许的话,单次短时间多频次比长时间短频次效果好。
4.严重后遗症患者
对于一些后遗症特别严重、康复起来非常困难的患者,请尽量寻求专业康复师在专业的康复中心进行训练,以减少康复过程中的不科学运动引起损伤或不良姿态。
中风后如何均衡饮食?
中风患者在家饮食的基本原则是保证营养均衡。同时,最好选择能促进食欲又易于消化吸收的食材和烹调方式。
1.均衡营养
这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饮食的首要原则,也是预防脑卒中复发的关键。根据病人的运动量以及体重情况,每天吃适量主食,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要注意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如牛肉、鱼类、鸡蛋、牛奶,促进功能恢复。
2.控制油的使用量
用植物油替代动物油,尽量少吃或忌食油炸食品。
3.少吃糖
特别需要强调,添加糖的危害无处不在,比如甜味饮料、蜜制食品等都含有大量的糖,糖对高血压的影响并不亚于盐的危害,应当尽量避免中风患者吃过多这些食品。
4.少吃钠盐
高盐也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日常炒菜试着减少钠盐的使用量,让患者逐步适应清淡口味。还可用低钠盐替代,但并不适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5.烹调方式很重要
饭菜可口、又容易吸收是保证营养的重要方式。我们可以选用中风患者比较喜爱的多种食物、注意色香味的搭配,在烹调方式上倾向于选择清蒸、水煮或快炒,尽量避免煎炸、糖醋等方式,以保证营养的充分吸收利用。
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第一次脑卒中发作后,有一部分病人会反复发作,对身心的损害更加明显。采取措施预防脑卒中再发是非常重要的。
1.规律监测血压/血糖
除了需要帮助病人均衡营养、适当运动以及调整情绪等之外,我们还应当对危险因素进行管理。对于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病人,在天气变化、饮食改变或药物调整时,做到每天监测血压或血糖,并做好记录,在稳定期间也要规律监测。
2.定期与医生沟通,切忌盲目停药
医院与医生沟通,将记录反馈给医生,尤其是季节变化时注意遵照医嘱调整降压药物,将危险因素控制在正常甚至理想的范围。切忌盲目停药或自行调整剂量以免造成意外。
3.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在工作生活中,如果出现诸如头晕、耳鸣、头痛、呕吐、肢体发麻、肢体无力、视物不清、讲话含糊、喝水呛咳、吞咽困难,以及走路不稳、晕倒?等情况,或者是原有功能障碍突然加重,则预示着脑卒中复发,医院救治。
卒中后及早和全面的康复训练极大的减少脑血管病的再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卒中患者出院后,家庭应帮助其坚持康复训练,最大程度上恢复生活功能,防止中风后遗症以及复发。
祝您早日康复!
北京中医医院看白癜风治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