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脑出血后抗栓治疗现状

一些脑出血(ICH)患者需要抗栓治疗,因为研究显示脑出血后缺血性卒中比ICH复发更常见。这将面临治疗的困境,因为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通常是ICH患者治疗的禁忌。在ICH患者中,越来越多的患者合并心房颤动,在高收入国家脑出血时正在服用抗栓药物的比例高达40%。然而,是否/何时重启抗栓治疗还不清楚。美国和欧洲指南对这个问题的推荐相互矛盾,两份指南都认为需要随机试验证实抗栓治疗的疗效。

过去十年间,人们对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是广泛使用的危险分层评价方法,用于判断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获益和风险。从文献报道来看,只有不足例脑出血患者重启抗凝治疗。以前的研究显示ICH不太严重和人工瓣膜者更常重新抗凝治疗。

一项关于脑出血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最大型研究纳入了例脑出血患者,出血后给予抗血小板治疗。这个研究发现给予抗血小板治疗的平均时间是14.8个月。ICH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预测因素包括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和服用硝酸盐。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重启抗凝治疗的临床实践差异很大,缺乏统一的共识。

在年8月份的Stroke上,发表了瑞典JohannaPennlert等的研究结果,目的在于探讨瑞典脑出血幸存者抗栓治疗的时机、预测因素和使用范围。

该研究利用了Riksstroke的数据,筛选的条件从年到年间首次ICH、以及幸存出院者。在例合并房颤的患者中,6个月内处方抗凝剂的比例为8.5%,抗血小板比例为36.6%;1年时分别为11.1%和43.6%。例非房颤患者中,6个月时分别为1.6%和13.8%;1年时分别为2%和17.5%。在房颤患者中,抗凝治疗的预测因子包括不严重ICH、年轻、既往抗凝治疗、瓣膜病以及既往缺血性卒中。高CHA2DS2-VASc评分与抗凝治疗无关。高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呈正相关((rs=0.,P0.)。

最后作者认为,在ICH后接受抗栓治疗的大部分患者中大部分于ICH后6个月内开始抗栓治疗。尽管具有抗栓治疗的适应症,仍然有许多患者没有给予抗栓治疗。在瑞典的临床实践中,是否抗凝治疗不依据卒中栓塞的风险(高CHA2DS2-VASc评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apq.com/hbwh/157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