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年脑电波预防中风,远离血管性痴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31229/4319047.html

由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导致脑供血障碍而出现智能减退,常在50~60岁起病,约半数并发高血压。生活中,一些血管性痴呆患者没有及时发现早期症状,也没有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导致病情加重,而对于其防治的关键要点,不少市民更是知之甚少。对此,医师表,血管性痴呆可防可治,并列出了一套综合预防规划。   认知功能减退,患者被误认为变懒了   年近六旬的李先生四年前出现头晕、呕吐、视物成双,头颅核磁显示双额深及双侧丘脑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按“脑梗死”治疗5-6天后症状完全消失。但逐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近记忆力逐渐减退,看电视不能复述。最近一年,李先生出现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不愿做家务。着急时出现语无伦次,有时到处捡矿泉水瓶子。近半年,经常穿反衣服、系错扣子,提醒后可改正。东西用完不归位,老伴认为他变懒了。几个月前,李先生经常出现开门后不拔钥匙、忘记锁门。   经了解,李先生患高血压10年,平时血压高,波动于-/90-80mmHg。近1年发现糖尿病,很少监测血糖。吸烟30年,有高血压家族史。医生查体及智力检测均发现李先生有认知功能减退。经诊断,李先生患上了血管性痴呆。在医生建议下,家人督促他坚持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调整血脂,降压及改善认知、营养脑细胞、改善情绪等治疗,逐渐戒烟,限酒。一段时间后,其病情逐渐好转。

  多见于反复“小中风”患者   据介绍,血管性痴呆是指由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导致脑供血障碍而出现智能减退。常在50~60岁起病,约半数并发高血压,多见于反复“小中风”的患者,随着每次“小中风”发作,病情逐渐加重。智力减退呈阶梯式发展,最后出现痴呆。梗死灶越多,出现痴呆的机会越多。因中风部位的不同,智能减退表现也不同。有些患者仅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有些对数字变得不敏感、不会计算;有些患者对事情理解能力及分析判断综合能力出现一定程度的困难等。   谈到血管性痴呆的防治,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可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脑栓塞多源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左心房的血栓脱落;心肌梗死或心肌病的附壁血栓;主动脉弓以及其发出的大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等。而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这些疾病均是可以治疗的,所以血管性痴呆也是可防可治的。   重在预防脑血管病,有综合措施   预防该病,重在预防脑血管病。对此,给出以下建议:   从青壮年起就要加强体育锻炼,规律生活,劳逸结合,注意心理健康,培养开朗的性格;合理饮食,饮食宜少盐、低脂、低胆固醇;戒烟限酒,防止过度肥胖;到老年期也要勤用脑,训练记忆力,多参加户外活动,参加社交活动,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运动应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运动量以既锻炼了体魄又不感觉疲乏为度。   而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度血症、糖尿病、吸烟、酗酒、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心房纤颤、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等都是引起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已有中风危险因素,要及时系统、正规地治疗原发疾病。如中风后尽早积极治疗脑血管病,要抗血小板聚集,干预高血脂,调控血压,应用药物改善认知功能,痴呆症状也会有所减轻。所以早诊断、早治疗,并坚持合理用药是关键。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apq.com/hbwh/133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