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中老年人中风患者增加,气候变化是诱发脑中风不可忽视的因素。寒冷的冬季心脑血管发病率最高,家里有老人的,子女应引起重视。
饭后散个步,晕倒在路边
进入三九天后,气温进一步降低了,但70多岁的贺奶奶仍坚持吃完晚饭后散步一小时。
上周六晚19点,贺奶奶吃完晚饭就和老伴出门散步。刚出小区没多久,却突然出现头晕、左侧肢体活动不利索的情况,并瘫倒在路上。贺奶奶的老伴急忙把她送至就医,经CT检查被确诊为脑中风。经过紧急救治,病情总算稳定下来,只是说话还不是很利索。
那么,什么是脑中风呢?“脑中风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出血或者因血管堵塞而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会对大脑组织造成突发性损坏。临床将脑中风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中风两种,都具有极高的病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
冬季为脑中风高发期
那么,为什么贺奶奶散个步都会中风呢?寒冷的冬季发病率最高,春季气候转暖,脑中风的发病率也开始下降,夏季发病率最低。
为什么气温的变化会导致脑中风的发生呢?这是因为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末梢血管收缩,外围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寒冷还能使血中的纤维蛋白增加,血液黏滞度增高,容易形成血栓。特别在睡眠状态下,血流缓慢,如室内温度较低,更易发生脑血栓。而且在寒冷的刺激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内腓肽、醛固酮等分泌增加,也容易造成血管张力升高和血压升高,从而导致脑中风的患病率升高。不同的气候条件对脑中风有不同的影响,其中脑出血发病与高气压、冷气团活动有关,表现为冬季高发,秋季低发;而脑梗塞的发病与高温、高压及低温条件有关,表现为冬季相对较高,但不如脑出血明显。
3-6小时是中风治疗“黄金时间”
对于中风的治疗,越早发现越好。在脑中风发生后的3-6小时内为治疗的“黄金时间”,因为此时脑细胞尚未坏死,瘫痪的肢体有恢复正常的可能,而一旦超过6小时,就会增加救治的困难。
如何预防脑中风呢?
适当运动,留意早期症状,可以有效预防中风。冬季同样可以进行运动锻炼,但要注重适量,晨起喝夜晚温差大,尽量不要在这些时候室外运动。
此外,中风早期会出现一些前兆性的症状,要预防中风,家人只要留心观察老人,就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
中风患者在患病前,身体也会发出一些报警性“信号”,包括突然性单眼或双眼看不清东西,面部或单侧肢体出现麻痹、无力等症状,吐字不清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该格外留心。同时,不少人在中风前还会出现头痛突然加重或持续性剧烈头痛,有时还会伴随出现呕吐、眼花、耳鸣等症状。有些人可能还会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判断力和智力短暂障碍以及嗜睡、频繁性出鼻血等症状。
另外,还要注重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并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选择步行的运动方式。
此外,冬季起床太快也可能导致中风。睡醒后,可以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坐起后靠在床上进行短暂的休息。
哪些人群容易患脑中风
“三高”人群。“三高”可谓是中风的三大“推手”。高血压是目前研究显示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同样,血糖和胆固醇控制不好,也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白领、骨干、精英人群,这类人由于压力大、睡眠不好、熬夜,加上应酬、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易发生脑中风。
40岁以上人群。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体检,一年一次为宜。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人群。觉醒型卒中通常是指入睡时无明显症状,醒来后患者本人或被目击者发现有脑卒中症状的急性脑梗死。吸烟、高血压、房颤及具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情况时更易出现觉醒型中风。
——————————————————
如您想了解更多相关脑血管病常识,请在AppStore及各大Android应用商店下载“话说卒中”App:
或订阅“话说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