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疗法在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分期或者分型么?

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期依据发病的时间不同,可以分成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和后遗症期。一般发病后7天内叫做急性期,超过30天称作慢性期,介于二者之间(8-30天)就是亚急性期,大约发病3-6个月左右患肢出现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症状时就进入后遗症期。所以在发病的急性期进行积极的治疗,预后最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型以血栓所处位置分三型:(1)周围型:腘静脉以下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即膝关节以下、小腿里面的血栓;(2)中央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即腹股沟韧带以上静脉血栓;(3)混合型: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即整个下肢静脉充满血栓。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类型是股青肿或股白肿,这是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最严重的一种情况,当整个下肢静脉系统回流严重受阻时,组织张力极度增高,致使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甚至坏死。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必须马上手术取栓,挽救肢体。

2.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凝、溶栓、外科手术取栓等,就目前的资料看,为什么只有抗凝治疗是大家认可的标准治疗?

答:最新的国际ACCP(美国胸科医生协会)权威抗栓指南里将抗凝治疗推荐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治疗,而关于溶栓和手术取栓的问题,一直在医学界存有争议。在我国,许多人听到“溶栓”和“取栓”这个很有诱惑的字眼,就抱有很大的期望。其实这只是从字面上理解的理想状态而非必然的治疗结果。其原因有四:一是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滞后,对机化的血栓溶栓药物无效、手术无法取出;二是溶栓药物的出血风险很大,尤其是高龄病人可能发生致命性脑溢血和消化道出血;三是大量对比研究表明溶栓的治疗效果并不优于抗凝治疗;四是手术并无法将静脉里的血栓全部取出,而且手术创伤较大,破坏了已形成的侧枝循环。当然,对上面提到的特殊类型股青肿或股白肿必须首选手术取栓的。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置管溶栓的开展是否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还在进一步的经验积累中。从目前的临床结果来看,还是比较乐观,但要严格掌握指证。

3.哪些病人适合抗凝治疗,哪些不适合?

答:抗凝治疗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治疗,其作用在于防止血栓继续蔓延或形成新的血栓,给侧枝循环的开放缓解症状争取条件。大多数人群都可以采取抗凝治疗,但有以下情况的病人不适合抗凝治疗:(1)使用抗凝药物有禁忌或过敏者;(2)活动性内出血,包括严重的颅内、胃肠和泌尿道出血者;(3)最近有脑血管意外史者;(4)最近有严重的外伤者;(5)最近接受过大手术者;(6)严重的高血压病者;(7)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8)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者等。

作者:医院血管外科/疝和腹壁外科王成刚

来源:好大夫在线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01.14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联系-

官方网站:xueguanwaike.bookoes.org

投稿邮箱:xgwkzz

.







































专治白癜风
白癜风可以吃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apq.com/hbwh/11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