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皆有先兆,预防完全可以

接触到了很多中风的患者和医案,让我对这个病有了新的,切身的体会。

最重要的感受就是:中风皆有先兆,预防完全可以。

这8个突然反常的身体现象,是中风的前兆

●突然头部眩晕,走路不稳(后循环中风)。

●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

●突然出现的黑朦,视物模糊。

●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或者是与平时不同的头痛(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突然吐字不清或口角歪斜、流口水。

●突然不能讲话或者听不懂别人讲话(医学术语叫“失语”)。

●突然身体软弱无力或活动不灵。

●突然出现昏迷,喊不醒。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有一节课专门讲到了中风这个病证。中风多发于身体虚弱的老人,中风之前会有很多先兆,彭子益先生在《圆运动中的古中医学》中是这样描述的:当未倒之前,必有先兆。头脑眩痛,耳鸣心跳,眼生金花,少腹干热,半夜发燥,手足麻掣,痰火上冲,行动眩晕,种种阳亢阴亏等象。

其中,标志性的症状就是手足麻木,舌头歪斜。中医也称此为血痹证,发病原因为气滞血瘀,所以舌头会出现明显的歪斜

往左歪,偏于血瘀,往右歪,偏于气滞。

中医治疗血痹证有个专方,就是黄芪桂枝五物汤,这个方子出自张仲景先生的《金匮要略》,彭子益先生又在《圆运动中的古中医学》中其进行了详细地讲解。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15克,芍药15克,桂枝15克,生姜30克,大枣12枚。水煎服。(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这个药属于温经散寒剂,功效为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主治血痹证。症见肌肤麻木不仁,微恶风寒,舌淡,脉微涩而紧。

安宫牛黄丸是开窍剂中的凉开剂,适用于温热邪毒内陷心包,而导致的热闭证。症见高热、神昏、谵语、甚或惊厥等。中风而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属于热闭证的,才可以选用。

辨证时一定要注意,要点为高热烦躁、口干舌燥、舌红或绛,脉数。

因方中的牛黄、犀角、黄连、黄芩、山栀子等都是大苦大寒之药,因此寒闭证,或者脱证严禁使用,否则很容易出现生命危险。

所以说,不是什么中风或者昏厥都适合用安宫牛黄丸的。有很多老人甚至在家中常年备有此药,认为只要昏倒就可以急救服用。但是如果是寒邪痰浊内闭导致的中风,用了这个药,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那如果真的是寒闭证,怎么办?这时就可以用记录在《外台秘要》中的苏合香丸。

苏合香丸是开窍剂中的温开剂,有温通开窍,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寒闭证。症见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苔白,脉迟。

辨证要点为苔白、脉迟。同样,这个方子脱证、热闭证的患者严禁服用。

不管是安宫牛黄丸也好、苏合香丸也好,方中的药物都是辛香或寒凉走窜之物,切切不可久服,更不能当成保健品服用。一定要中病即止,孕妇慎用。

药用对了,才是好药,用错了都是毒药。是药三分毒的意思,是指药都有偏性,什么药都不可长期服用,但是如果出现症状,一定要按时按疗程服用。有时候即使某些表症消失了,但是舌脉诊依然显示有病理状况,就应该一直服用到完全消失为止。

另外,人们对中风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这些认识误区随时都有可能导致病情延误,甚至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误区一:只有中老年人才会得中风!

澄清:年轻人已经成了中风的“后备军”!

虽然90%的中风都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这并不能说明年轻人就与之“无缘”。

事实上,中风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青年人中风并不罕见,且近年来中风有“年轻化”的趋势。许多人仗着年轻,往往忽略了身体保健,平日生活压力大,社交活动多,大鱼大肉烟酒不断、熬夜上网等。还有很多人本身就有高危因素,如肥胖、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脂等,众多因素加持下,你早就不知不觉就成为了中风的“后备军”。

因此,要想不招惹中风,一定要先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误区二:中风发病突然,根本没法预防!

澄清:抓住最佳抢救时间,3/4的中风是可控的!

中风发病确实突然,但并非没有预兆,只是常常被人们忽视。如果能发现预警信号及时就医,3/4的中风是能被控制的。

开篇的时候说了8个反常的身体现象,再去回顾一下。

小中风就像大地震前的预警,常常预示着大中风的来临,所以应尽快住院治疗,不可延误。

中风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发病后6小时内,在此时间内接受及时正确治疗者极少遗留后遗症。一医院,争取抢救时间。

误区三:降血压药—头晕就吃,没事就不吃!

澄清:吃药不能凭“感觉”,一定要规律服药。

一些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常常忘记或重复服药,或者跟着感觉走,有头晕或头痛就吃药,没有症状就不吃药,这会使血压忽高忽低,最终导致血管的不可逆损伤,引起中风的发生。

血压的控制不是吃几次降压药就能解决的,要进行系统治疗才能维持血压平衡。此外,有高血压的老年人还要经常监测血压,避免用力过猛,尤其是夜间起床小便、低头、大便时,动作要轻,避免血压波动。

误区四:阿司匹林可防所有中风!

澄清:阿司匹林会增加出血倾向,服药需遵医嘱!

阿司匹林作为防治脑梗塞的“基石”,其作用不言而喻。但有些人过于迷信阿司匹林,认为只要常年服用就可以远离中风了。

这里特别提醒广大患者,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如果高血压控制不好,盲目服用阿司匹林反而增加了脑出血倾向(阿司匹林是抗栓药物,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还有一些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也应特别注意。

误区五:中风患者就要静养!

澄清:中风后要尽早进行康复锻炼。

很多人认为中风后要静养,然后就让患者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其实,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严重时还可造成偏瘫肢体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打个比方:最高司令部(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和小兵(肢体),偏瘫的肢体就像是失去了上级的小兵,没有方向没有动力,如果想要恢复功能就得重新和上级建立神经联系,这时就需要小兵努力锻炼,才能刺激神经通路恢复。因此,中风患者只要病情稳定,应尽可能早的进行康复运动锻炼。

误区六:以为预防中风,就得多运动!

澄清:运动需有度,过度有危险!

许多老人坚持每天起大早锻炼身体,觉得这样能强身健体,锻炼身体虽是好事,但一定要因人因时而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的老人,身体的耐受力有限,早晨外界气温较低,血管舒缩弹性差,脑部供血比平卧时减少,如果再剧烈运动,血液趋向四肢肌肉,脑部供血会更少,这就容易发生中风。所以,老年人切忌运动过度,要“量力而行”。

误区七:“定期输液”可以防止中风发作!

澄清:不科学!

有些老年人,特别是曾经发生过中风的老人中流传着“定期输液以疏通血管预防中风”的说法。在他们看来每年要定期输液2次,这样就可以“一劳永逸”防止中风发作了。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输液只是中风发生时的一种治疗方式,预防中风的关键还得靠平常控制危险因素,健康生活方式,规律口服药物。

最后,提醒广大患者:得了中风不可怕,预防复发是关键!“健康的生活方式、治疗基础疾病和预防用药”是预防中风的三大关键。大家只要走出误区,正确认识中风,控制高危因素,远离中风,我们可以!

内容来源网络,向原作者表示敬意

图片版权归属原作者,谢绝商用。









































白癜风治疗去哪家医院
北京治疗脸部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apq.com/hbwh/10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