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传递丨馄饨摊主的爱期待您来接力

“是郝记者吗?你还记得我吗?多年前你帮过我们一家子啊……”年12月30日下午3时许,报社一楼保安室的一个电话让记者一头雾水,“我有个事想找你帮忙,但是我不想露面,今天这个事是我第一次对别人说。”电话里有些前言不搭后语,而且浓重的口音让记者有些听不懂。随后一位操着普通话的女士接过了电话,简单叙述了来意。

得到应允,上楼。坐定以后,再看来人,记者一下子回忆起来。

这位面色蜡黄、头发遮面,显得有些憔悴的人是邹楠邹大姐。她是记者在年年初帮助过的一位外乡人。当时邹大姐和老公在青岛摆摊以卖馄饨为生,只把小儿子带在了身边,大儿子则在河南山区老家跟着奶奶生活。三年没有团圆了,小儿子靳向前的新年愿望就是想跟哥哥一起过年,这个小小的新年愿望能实现吗?小向前拨打了记者的电话。最终,在年1月30日,也就是小年那天,哥哥靳路在记者的帮助下乘坐火车抵达青岛。

见记者想起来了,邹大姐明显开心了很多,话题徐徐展开。

一份微小却厚重的爱心

“这件事,我还没有跟别人提过,但是,现在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我才来找你。”邹大姐面露难色。

原来,一年来,邹大姐一直在默默做着一件事:她在给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的一个山区小学捐建图书室。“钱也不多,每个月三百,这样一年下来,就是元,这些钱可以给孩子们买点立志的好书,建个小型图书室。”邹大姐说,她心里还盘算着,觉得块钱太少,也买不了多少书,等到自己这件事做成了,再呼吁社会上捐助一些现成的适合孩子们看的书,一块捐给这所小学,“这样的话,我这个事就算是做得挺圆满了”。

邹大姐给记者看她手里的汇款单,第一份是年3月31日,汇款额度元,第二份是年4月30日,汇款额度元,第三份是年5月31日,汇款额度元,第四份是年6月30日,汇款额度元。这四份汇款单上,有一个同样的收款人地址,是河南三门峡卢氏县广播电视台编辑部。

邹大姐告诉记者,在来青岛以前,自己曾经给这家媒体投过稿,所以知道这家媒体的联系方式和写信地址。“我家是卢氏县农村的,当时想要捐助县里的一个山村小学建个图书室”,她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一封信,寄给这家媒体的编辑部。

“我在信里写,希望他们能帮我买一些适合1到6年级儿童看的书,我还写,我现在所在的青岛,公益事业做得特别好,大家伙都特别有爱心,所以我也想做一些公益……”交代了自己的想法,并寄去了首期三个月元钱,邹大姐很快收到了回复,对方一开始回了一封信,后来又通过电话,直到现在,邹大姐还存有当时这家媒体编辑部的工作人员发来的一条短信:“你好,我卢氏电视台刘××,你是给朱阳关小学捐款买图书,我会尽快和校方联系,完成你的心愿。”

一直到年6月底,前半年的爱心计划进展顺利,因为觉得每月汇款有些繁琐,邹大姐又与对方商议,打算每个月自己攒块钱,一直攒够六个月的,到时候一起汇款过去。此后,邹大姐就每个月从自己和老公在路边卖馄饨挣的钱里拿出元来压在柜子底下,准备于年12月31日将这元钱寄过去。

记者打听到,邹大姐的馄饨摊卖价便宜,一碗20个馄饨才卖5块钱,这块钱需要邹大姐和老公卖60碗馄饨才能挣出来。

一个突来的打击

如果这份爱心计划进展顺利,那么邹大姐联系记者的日子应该会再推迟半个多月。但是,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她的计划,也击碎了她的信心。

“年12月27号中午,我对象在家里吃饭,吃了几口就说头疼,而且他自己能觉出来,不是头皮疼,是头里面疼,后来就接着恶心,出虚汗。”邹大姐说,她当时立马跑到附近的诊所去问,人家说了一句,“医院。”邹大姐就马上跑回来,就几分钟的时间,跑回来就看到老公歪倒在地上了。后来邻居帮着拨打了,邹大姐立马到屋里搜罗钱,“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一共找到了块钱,当然也包括这元”。好一顿慌乱以后,急救车医院,住院手续、前期检查等各项办完,“这块钱也花完了,医生说怀疑是脑出血,需要动手术,叫我准备5万块钱”。

这时,邹大姐才意识到,自己这个爱心计划怕是完不成了,她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照顾老公,筹备手术费,“我不愿意麻烦别人,之前我俩在路边摆摊卖馄饨,一天能收入二三百元,扣除房租、水电费、孩子上学的费用,剩不了几个,现在馄饨摊不能摆了,在饭店上班的大儿子也请假了,家里零收入,这件事怕是真做不成了”。

一件不得不求人的事儿

“要不是我老公住院了,这件事我怎么也不会告诉别人。”邹大姐多次跟记者强调,自己为山区小学捐建图书室这件事,是自己多年来的一个心愿,“我们来青岛已经十多年了,这十多年来一直在摆摊卖馄饨,那年受到你的帮助,我们一家团圆,这些年我就一直跟两个儿子讲,人家素不相识就可以帮助咱,将来咱一定也要帮助别人,所以我才会每个月寄块钱。”邹大姐告诉记者,做点公益事业的想法是在年萌生的,但是,付诸实践却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好不容易开始了,又遭遇了变故,“开口求别人,我心里很不情愿,但是实在没办法了。”

陪同邹大姐一起来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跟邹大姐的孩子是六年的同学了,两家关系挺好,邹大姐给她打电话,她才知道邹大姐在捐助小学图书馆的事儿,“这些年她很不容易,身上没有一件自己买的衣服,她穿的衣服都是别人给的,却总想着帮助别人。”张女士说,邹大姐找她本意是想让她帮忙想办法,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能够接她的爱心接力棒,“接她电话后我才知道她家里出事了,我家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不能替她应承下来,她还不愿意向媒体求助,是我一直劝她,才把她劝来的。”

邹大姐一再跟记者强调,她找到记者只是想把当年的爱心传出去,把这份爱心接力棒传下去,并不是为了自己,也不是为了老公,“我们自己家里的事,我自己想办法,所有该扛的我都扛,只是这一件事情,我扛不住了,盼你们帮我找到合适的人。”如果您能理解邹楠的心情,如果您也有捐资助学的爱心,如果您能接下这份爱心接力棒,请您拿起电话,拨打,盼望您的支持!

“每月元,坚持一年,给河南贫困山区小学捐建图书室!”这种计划放在大多数人身上,可能不算啥有难度的事情,但是对于靠在路边摆摊卖馄饨来谋生的邹楠一家来说,这就等同于从牙缝里挤粮食,但对她来说,她是在向社会报恩,是一个爱的承诺。

七年前,因为受到记者及所在媒体的帮助,三年多没有过个团圆年的邹楠一家终于在青岛团聚了,过了个团圆年。这份“无缘无故的爱”让邹楠感动至今。“把爱传出去”,邹楠立誓等自己有能力了,也要帮助别人。年年初,手头稍微宽松一点的邹楠决定,每月攒元给老家河南山区的小学捐建个图书室,专门给孩子们看书用。

这事儿邹楠谁也没告诉,悄悄坚持了半年多,就在她的这项爱心计划即将成功之际,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塌——老公突发脑溢血,送进了重症监护室。深陷焦急、心痛并处经济困难下的邹楠,此时还是没有忘了自己的承诺,但这次该如何是好呢?她再次向记者求助……邹大姐写在馄饨摊上的小告示。

稿件来源:青岛志愿者服务网









































北京治疗白癜风能根治
白癜风治疗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apq.com/bzzs/6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