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功能小心肝,小宝贝

网络编辑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19.html

本次主题为脏腑功能,NEXT为神马呢

-诸位学员-

中医讲堂再次开课!

大家要耐心,现在记不住也没关系,

因为之后还会反复讲解滴~

那么,开始今天的课程吧!

???

??中医真的就是想象的那般深奥??

???

脏腑功能:肝

五行属木,在色为青,五味为酸,在体合筋,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泣。其藏为魂,在脉为弦,在时为春,有生发之象,五气为风。三焦之中,与肾同处下焦。与胆为表里。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的生理功能和特点

(一)肝藏血 其含义有两方面:

1.调节血量:当人体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时,部分血液回肝而藏之,“故人卧血归于肝”。当人体处于活动状态时,则血运送至全身,以供养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故有“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血归于肝脏”之说。

2.滋养肝脏本身:肝脏要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其自身需要有充足的血液滋养,即所谓“肝需血养”,若肝血不足,则出现眩晕眼花,目力减退,视物不清。因肝脉与冲脉相连,冲为血海,主月经,故肝血不足,冲任受损,女子出现月经不调,量少色淡,甚者经闭。

(二)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

1.疏通气机:气机就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机体的活动,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肝气主升,是偏于气机的。脾气也主升,是偏于运化的。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是否正常,对气机有很大影响。正常,则气机调畅,各功能正常。

减退,叫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肝气郁结,出现各种胀痛不适。继发症:“气为血帅”,气滞则血瘀,出现各种刺痛、肿块、瘀斑等。气机郁结,还会导致津液输布代谢的障碍,产生水湿停留或痰浊内阻,出现膨胀或痰核等。升发太过,叫肝气上逆,出现头目胀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等。要是血随气逆,可导致吐血,咯血、脑出血等血从上溢的症状。若肝气横逆“木旺克土”则脾胃功能失常。

2.疏泄情志:肝性如木,喜条达而恶抑郁。情志对气机的调畅有影响。精神抑郁就容易气机不畅,气机不畅就容易精神抑郁,互为因果。不解,久则致病。《素问?举痛篇》说“百病生于气也。”怒伤肝,这个怒指的就是生气,不高兴,不是单指发脾气。

3.疏泄胆汁:肝与胆相表里,有经络联系。胆汁的形成是“借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所以肝的疏泄功能也表现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上,若肝失疏泄,胆道不利,则影响胆汁的正常分泌与排泄,出现胁痛,食少,口苦,呕吐黄水或黄疸等症。

(三)肝主筋 

“筋”指具有束骨系关节功能的肌健、韧带等,肝藏血,血养筋,故筋是肝的精气所聚,故《素问》说:“肝主筋”、“肝之合筋也”。若肝血充足,则筋脉得以滋养,筋健力强,四肢关节活动灵活,屈伸自如;若肝血不足,筋失所养,轻则关节屈伸不利,重则四肢麻木,筋脉拘急,甚至手足抽搐震颤,角弓反张等。

(四)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五脏六腑之精气,通过血液运行于目,因此目与五脏六腑都有内在联系,但肝与目关系更为密切。因肝藏血,其经脉又上连目系,肝的精血散于目,故有“肝受血而能视”之说,如肝血不足,则目失血养,可有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甚至雀目。若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又年老肝肾精血渐衰,常会出现视力减退,双目昏花。许多眼科疾病,中医认为与肝有关。

爪,即爪甲,包括指甲趾甲,乃筋之延续,故称“爪为筋之余”。肝血的盛衰,可影响爪甲的荣枯。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若肝血不足,则爪甲软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裂。

胆的生理功能和特点

(一)贮藏和排泄胆汁:胆与肝相连,贮藏来自肝脏分泌之胆汁,注入肠中,以助消化,它虽为六腑之一,但与其它五腑不同,它只贮藏胆汁而不接受水谷糟粕,故又把它归属于“奇恒之腑”。若肝气郁滞,郁而化热,薰蒸胆汁,胆汁上逆或外溢,则出现口苦,呕吐黄水或黄疸等。

(二)“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气与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有关,有主决断的功能。因而,一些惊恐、失眠、多梦、谋虑不决等精神情志症状,多认为是胆气虚所致,临床上也常常从胆治疗。

肝与胆的关系

经络相络属,肝脉下络于胆,胆脉上络于肝,构成脏腑表里关系,肝属里,胆为表。胆附于肝,胆汁来源于肝。在生理情况下互相配合,病理情况下互相影响,症候兼见,治疗上常肝胆同治。如肝失疏泄则影响胆汗分泌、排泄;反之,胆汗排泄失常,也会影响到肝,所以肝胆症候同时并见。如肝胆火旺,肝胆湿热,临床均有胁痛,黄疸、口苦、呕吐、眩晕等,采用肝胆同治,以清利肝胆之法,既治了肝又治了胆。

下节课内容继续为:脏腑学说

大家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apq.com/bzzs/154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