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康复误区让更多偏瘫患者回归社会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王大妈今年60岁,两年前因医院抢救,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大面积脑血管梗死让患者变得头脑迟钝,生活无法自理,还留下了偏瘫的后遗症。年初,住在建宁路附近的王大妈来到刚刚组建不久的建宁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在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经过1年坚持不懈的康复训练,王大妈从只能靠家人帮忙扶坐在床上进步为可以手拄拐杖自己行走。   据统计,我国现有中风患者约万,其中70%-80%遗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偏瘫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康复专家看来,很多中风患者的残疾是可以避免的,有的残疾,比如偏瘫还可以通过康复治疗来矫正,但是错误的认识和方法成为中风患者走向康复的“拦路虎”。近日,记者采访了南京下关区建宁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副主任邱红,请她就中风患者康复治疗的误区进行了详细解读。   误区一:只求抢救,忽略康复治疗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中风患者的急性发作期之后,家属还没有认识到中风会给幸存者留下什么样的后遗症,只是觉得能捡回条命就很好了。   对此,邱红告诉记者,抱这种心态的家属不在少数,很多家属在中风患者病情稳定后,医院继续接受药物治疗,有些患者甚至在病情稳定一个月后,仍卧床输液治疗。其实,在国外,中风患者病情一旦稳定,很快就会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研究表明,中风患者康复介入得越早,后期偏瘫的几率就越小。中风患者病情稳定后的3个月内属于最佳康复期,病情稳定后的半年内,属于有效康复期。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康复,效果会比较好。   误区二:心情急躁,康复锻炼过度   认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后,有些患者给自己制定了过于严苛的康复训练计划,反而影响到康复的效果。在临床上,邱红发现有的患者甚至把能走多远,视为衡量康复效果的标杆。“我就见过一个患者,他说自己康复效果特别好,每天能走好几公里路。我见到他的时候,基本是腿不打弯的画圈走路。”这样的病人和家属往往治病心切,不考虑实际情况锻炼过度,会造成误用、废用一些肢体组织,反而会影响到后期的康复治疗。   在下关区建宁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科,除了医生、护士外,还专门配有康复治疗师。病人入院后,治疗师会在第一时间对病人的基础情况做一个判断,然后根据每个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并在两周后检验病人是否达到预先制定好的康复目标。   误区三:不了解康复,错误锻炼影响康复   康复介入中风治疗,最近几年才在国内兴起,对病人和家属来说更是新生事物,有些患者或家属只是凭自己的理解来做康复,难免会出现错误。   邱红曾经接诊过一名患者,住院时已出现胳膊伸不直、手伸不开的情况。他在了解病情时得知,患者的手以前是能伸直、不能弯曲。病人和家属都觉得不会抓握的手对病人以后自理生活没有用处,就多练抓握这一动作,但是后来病人的手掌越抓握越紧,张开反而很困难了。对此,邱红遗憾地说,在康复期时上肢的力量往往呈收缩状态,一般患者的手掌都是握着的,这名患者以前伸展开的手掌,只要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就能恢复到正常情况,但患者的盲目训练,导致康复治疗师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才把患者紧握的手慢慢掰开,“如果病人和家属再多了解一些康复的有关知识,就不会发生类似这样的事了。”   误区四:没有信心,消极治疗贻误病情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脑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往往要持续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病人在这不短的时间里,很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的心态。尤其是一些壮年病人,发病前是家庭的支柱,所以希望自己尽快好起来,但是漫长的康复过程,让他们信心尽失。

文章来源:康复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apq.com/bzzs/13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