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阳气为何要补阳气怎样补阳气

常常听人提到要补阳,壮阳,扶阳,那末究竟什么是阳气呢,和肾气是一样的吗?对我们有甚么作用呢?我们为何要补充阳气呢?

首先我们应先知道何为气?气是构成世界物资的根源,人体的气充斥于全身无处不在,按散布及特点不同,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中气5气,这些统称阳气。

阳气释义——

在几千年的中医文化中,阴是指人的身体,阳是指人体具有的能量。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进程。

古人云: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这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成生机;人身立命就是一个火字,真气命根也,火种也,人活一口气,即此真气也。

阳气就是真气,蕴藏在肾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气,常说的元气大伤,即是伤了阳气。黄帝内经中讲“阳化气,阴成形。”阳化成身体所需的能量,阴构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如果身体没有了阳气,就成了一幅空的躯壳,就会死亡。

《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抗外邪的能力,这类能力就是阳气。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末大地都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生长。

阳气,就功能与形态来讲,阳气指功能;就脏腑性能来讲,指六腑之气;就营卫之气来讲,指卫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讲,则行于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强的、轻清的为阳气。“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阳气来源——

阳气来源有2:1为先天性的,来自于父亲和母亲,2为后天性,主要从食品中吸收的水谷精气转化而来。而人的正常机体运转、工作、运动、性生活、情绪波动、适应气温变化、修复创伤等各项活动都是需要消耗阳气的。

阳气是人体物资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健。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保护脏腑功能的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致使身体御寒能力下落。《内经·灵枢》上称:“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步亏耗。

保阳气,益阴精。保养阳气和补益阴精,这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以,“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养阳。但善养生者,又必须宝其精。由于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

首先,阳气是生命的根本。

对阳气亏损比较严重的,应当常常艾灸关元、归来、命门及肾俞。在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中治疗未病项目中,艾灸扶阳对亚健康人群的预防与医治,取得了明显效果,特别是对阳气不足,引发的一系列亚健康状态,实验证明,艾灸对阳气的亏损是有疗效的,扶阳”的“扶”字,清.阮元解释为:《助也》、“护也”、“治也”,意指“扶”有帮助、保护、调理治理之义。而“扶阳”1词本身就具有宣通、保护、温助、调理阳气,从而使人体阳气宣通、强盛之含义。

现代人由于工作及生活的严重压力,或其本身所有的不良嗜好,常常会出现浑身无力,精神疲乏,失眠忘记,脾气暴躁等亚健康症状,乃至有的女性不到四十便提早进入更年期,这些疾病都是由于阳气消耗过度而至。那末阳气是怎样被消耗掉的呢,由于运动,思考,劳累,精神消耗等因素,都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的消耗我们的阳气,当阳气透支的时候,生命也就画上了句号。

疾病缘由——

阳气不足的缘由即在于人体消耗的阳气超过了补充的阳气量,导致人体阳气总量低于保持正常运转所需。

临床症状——

阳气不足最直接的表现为身体不能保持恒温,常态下表现为基础体温下落,导致气血运行速度变慢,机体物资代谢和生理功能下落,一些病理产物(如痰饮、瘀血、结石等)及外来物资(如风、寒、湿气等)不能及时排出而瘀积成疾。如果阳气稍有不足,人体功能基本能保持,但人会有肥胖、手脚冰冷、腰酸背痛等各种不适症状。

如果阳气不足程度加重,人体基础体温就会进一步下落,在一些原有旧疾、旧伤或先天缺点处瘀积梗塞现象更加严重,导致这些部位生理功能明显失常,因其梗塞部位与程度的不一样而外在突出表现为某一部位的病变。癌症只是梗塞程度更加严重。如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脉象上均显示肝部有梗塞,只是梗塞程度逐次加深。癌症则可称为“寒凝重症。”

医治原则——

阳气不足致使的寒凝诸症的医治之本则在于“补充阳气,驱除阴邪”,提升五脏六腑的运化功能,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待到阳气充足,6脉平和,自然诸病已愈,身体素质全面恢复。

扶阳固本——

艾灸调理阳气的特点:宣通是针对阳气被郁,运行不顺畅而言,温补是针对阳气虚损,失于温壮而言,两者是有区分的,但临床病变扑朔迷离,运行不顺畅,和失于温壮常常是阳气病变的两个方面。故医治中,当重视两方面共同互济的联系,宣通阳气使阳气运行宣畅,可以增进和发挥阳气的功能,如辛温解表祛邪,宣畅阳气,使卫阳营阴得以和调;温壮阳气也可以增进阳气的活动力,如温阳化气,气化水行,使阳气畅旺。

阳气对人体起到温薰脏腑,濡养筋骨的作用,就如阳光普照万物,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茁壮成长。阳气是保持人体生命正常代谢所具有的能量,人一生的阳气是由弱变强再逐步衰减枯竭的一个进程。阳气足则体健,阳气弱则体衰,阳气竭则身亡。因此,阳气决定着人的健康与生命。

补阳,壮阳就是为顺应自然规律,补充平常消耗的阳气,使身体到达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人的生命力才能更加旺盛。艾灸所用的艾草是一种纯阳性植物,经过燃烧后,作用力更强,是补充阳气,延年益寿的最好捷径。

艾灸是补充人体阳气最有效的方法。

宋朝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他的医书《扁鹊心书》中重点提倡的就是扶阳。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第一为灼艾,第二为丹药,第三为附子。灼艾就是艾灸。

艾灸用的原料是艾草制成的。艾草,又名冰台,产于山的阳面,充分的吸取太阳的精华,是一种纯阳植物。艾草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脂肪、水、抗衰老抗癌的硒和大量的药理成分。有消炎化瘀、平喘化咳、平静之功效。艾叶中含有苦艾醇、苦艾酮,具有解热、止血、镇痛、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

艾灸就是通过烟熏火灼把艾草的药力通过穴位经络带到人体的病痛之处,祛除病邪的方法。艾灸是中医5大主流疗法中唯一具有物理和药理综合疗效的学科。艾灸进程中释放的近红外线比远红外线的调节作用更强,能将艾烟中的有效成分输送到脏腑和病灶之处。所以艾灸是古今公认的补充阳气最有效的方法。

除通过艾灸来补充阳气,在饮食和生活上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注意!

生活保健——

黄河教授经验:漫步、慢跑都属于“慢运动”,可以让全身的经络、气血、骨骼、肌肉动起来,有助于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增进新陈代谢。但是,运动要注意适当,不要超过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青壮年运动量可大一些,老年人合适漫步、慢跑、太极拳、自我推拿等慢运动。

要保持精力旺盛,重要条件就是生活要有规律。最好在晚上12点之前入眠,晚上23点到午夜1点,也就是子时,是人体阴阳交接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时候。《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所以,这个时候是睡眠的最好时间。也就是要学会顺应大自然昼夜的阴阳变化,如果继续熬夜,或过了午夜1点入眠,就会耗费人体的阳气,第二天阳气不足,就打不起精神了。即便你睡到第二天10时都补不过来。

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如何扶阳固本呢?在生活中,我们要改变我们一些伤阳气的生活习惯,在夏天常常喝冰镇饮料,吹空调,露宿雨淋,很容易患伤阳之病,比如感冒、拉肚子、风湿等。一样的道理,如果在冬季穿着太厚,久居温室,大汗淋漓或过用辛热,多患伤阴之病,如咽喉肿痛、食欲不振、腹胀等,应当要多吃一些温补的食品,比如,牛肉、羊肉、虾、泥鳅、黄鳝。

人体健康的“三阳开泰”——

三阳开泰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之中的泰卦。古人发现冬至那天白昼最短,往后白昼渐长,故认为冬至是一阳生,十二月是二阳生,正月则是三阳开泰。3阳表示阴气渐去阳气始生,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开泰则表示吉祥亨通,有好运行将降临之意。人体的阳气升发也有类似的渐变进程,将其称为人体健康的三阳开泰,即动则升阳、善能升阳、喜能升阳。

动则升阳

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里面有一句至理名言: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人只要动一动,摇一摇,那末就气血流通,百病不生了。学五禽戏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却不知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动摇正是对动则升阳最好的诠释。现代社会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人们大多动摇的是精神,不动的是身体。上班时坐在办公室里,出门就坐车,回家又坐在沙发上看半宿电视,一天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坐着的,不动则阳气不得升发,气血都瘀滞了,久而久之身体怎能不病呢?动摇精神消耗的是我们的阳气,动摇身体则能升发阳气,所以要想身体健康,就一定得先让身体动起来。

中医有一句话:阳光普照,阴霾自散。如果你体内阳气严重的不足,阴气过盛,可以选择一些柔和舒缓的传统功法,如养生桩、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有一个标准,就是以心脏不剧烈跳动,身体微微出汗发热为好,运动过度反而会伤害身体。

善能升阳

道家名著《太上感应篇》中对善作了三个定义:第一是语善;第二是视善,第三是行善。

语善就是要求我们说一些鼓励人、鼓励人、柔和的话,比如说这个孩子今年考试成绩不理想,没考好孩子也不高兴,如果是会教育孩子的家长,他一定不会去抱怨孩子,而是用鼓励、鼓励的方式,让孩子的信心建立起来,聪明的小孩都是夸大的,这样孩子才会愈来愈聪明。

事实上,现实中很多有成绩的人,大都是在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夸奖中长大的,在这类肯定的阳性语言鼓励下,人的阳气就会延续得到升发,身心都会得到平衡的发展。古人讲,良言一句三冬暖,讲的就是语善升阳的道理。

视善,就是要让眼睛常常去看美好的事物。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是天地间的大美,所以久居尘世的人要常常出去看看,以此养目调心。亲近大自然的进程,也是与天地交换能量,升发阳气的进程。

说到视善,德国有一名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结果证明男人看漂亮女人,如果每天看上5分钟,可以延长10年的寿命,女人看帅哥也可以延长寿命。所以,逛街时看看过往的美女、帅哥,养养眼,我想,这也是一种视善吧。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所见之物反过来也会影响心灵,生活中不要总看到社会、人生的阴暗面,凡事要多看阳光的、积极的一面。如此,不用刻意寻求,也能做到随处视善了。

那什么是行善呢?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能看到很多这方面的例子。比如一个人用车拉着一车煤或其他货物,爬高坡时上不去了,这时候你帮他推一把,过了这个坡以后,拉车的人会回头道一声谢谢。这个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觉呢?一定会感觉到暖暖的,这类暖就是阳气升发的表现。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行动其实都是行善。

《礼记?礼运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管是语善、视善还是行善,都是在讲做人做事要去掉私欲,内心光明磊落,多为他人着想,那种累在身暖在心的感受,也是能延年祛病的。

喜则升阳

古人说,喜则阳气生。生活当中应该是很好做到的,多想一些高兴的事情,看一些欢快的文娱节目,听自己喜欢的歌曲,读自己喜欢的书,业余时间多做自己喜欢的事,都可以使人的阳气升发。

喜能升阳,最典型的运用就是冲喜。依照道家医学的观点,冲喜是很高明的升阳方法,冲喜冲掉的是身体的邪气,换回的是正气,过去的人用办喜事的方法来治病或转运。久病或终年身体不好的人,成心地筹办些喜事,对病情是很有帮助的。实际上冲喜是借助外在的环境改变病人的身心状态。

只生欢乐不生愁的人,在古代就被称为神仙。喜是人生的一种大境地,能够保持1颗欢乐心,对身体的滋养是比吃甚么灵丹妙药都管用的。

命运是每个人穷其一生都想去掌控和改变的事。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命运赋予了每个人更加切实可掌控的意义。阳气旺盛不但不会遭到病邪侵害,还能使人的精神平和愉悦,心想事成。所以,升发阳气还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方法。

完善金钻石推荐:所有完善人加入本俱乐部后回复“分享”有欣喜哦,要把握机会哦

同时记得在右下角给我们留言哦

猛戳标题下方“双金钻”(wm)









































北京中科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apq.com/bzzs/1062.html